卫姓起源
一、姓氏源流
卫(Wèi 衞)姓源出有二:
1、出自姬姓,来源于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之后,以周国封地国名为氏。上古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被封于卫(今河南省淇县),接管旧殷都朝歌七族的遗民,建立了卫国。到春秋战国时,卫国被秦国兼并。卫国公族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,世代相传姓卫。据《辞源》记载:卫,古国名。周武王弟康叔封地。至懿公为狄所灭。戴公野处漕邑,文公又什居楚丘。秦始皇既统一。全国独置卫郡,为附庸。至二世元年废;卫,姓。周文王子康叔封于卫,子孙以国为氏。汉有丞相卫绾,见《无和姓篡》。
2、出自中国古代小数民族鲜卑族有卫姓。据《后燕录》载:昌黎(今河南省昌黎县)鲜卑为卫姓。历史上昌黎卫氏为鲜卑族的一支,入中后相传为卫氏。
得姓始祖:康叔。据《姓纂》的考证,卫姓的开山祖是康叔。上古周文王第九子叫康叔,被封于上古商代首都朝歌,商朝已为周朝代替,原商遗民,有七族归康叔管理,康叔于是建立卫国,即现在河南省淇县,就在卫地繁衍了40余代。后卫国迁至濮阳,至春秋战国末年,卫国才被强秦所灭,卫并入秦,卫国公族的后代,遂约定以国名为姓,子孙都姓卫,称为卫氏。故卫氏后人奉康叔为卫姓的得姓始祖。
二、迁徙分布
(缺)卫姓在大陆和台湾均未列入一百大姓。周文王第九个儿子,周武王的弟弟,被封在康地,称“康叔”,后来转封卫地,国都在殷商旧都朝歌。管理商朝的遗民。后来卫国又迁到今天的河南濮阳。卫国被秦所灭后,卫国贵族子孙便以国名“卫”为姓。因此,卫姓出于姬姓,起源于河南。发展和演变:卫姓不仅仅是康叔的后代,古代少数民族鲜卑族在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候也有改姓“卫”的。卫姓从河南发祥 地向外发展,有一支逐步迁移到河东郡,发展成为望族,因此卫姓郡望河东。按,周文王第九个儿子,周武王的弟弟,被封在康地,称“康叔”,后来转封卫地,国都在殷商旧都朝歌。管理商朝的遗民。后来卫国又迁到今天的河南濮阳。卫国被秦所灭后,卫国贵族子孙便以国名“卫”为姓。因此,卫姓出于姬姓,起源于河南,望居河东郡(秦代初置。在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、夏县一带)、陈留郡(秦始皇置陈留县,汉代改置陈留郡。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地区)。
三、历史名人
卫 青:字仲卿,另曰仲青。汉朝时河东平阳(今山西临汾县)人。西汉时期著名武将,率骑兵抗击匈奴侵扰,他曾先后七征匈奴,屡建战功,威震沙漠,拜为大将军,封长平侯,是历史上出身最低,功劳最大,官位最高的代表人物。元光六年(公元前129年),匈奴骑兵南侵上谷郡、今河北怀来)。汉武帝派遣四路军马同时出击,卫青一路,率军万骑,直捣龙城(匈奴祭把祖先的地方),首战成功,深得武帝赏识。元朔二年(公元前127年),匈奴集结大量兵力再次进犯汉朝上谷、渔阳,汉武帝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(今黄河河套地区)。卫青等人引军北上,发动突袭,击败匈奴的白羊王和楼烦王,收复了秦时蒙恬所辟的河南地,在这里设置了朔方郡和九原郡,建筑了朔方城,又从关东移民10多万到此屯田戍边。从此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,也建立起进行反击匈奴的前沿基地。
卫 宏:东汉时诗人,初从九江谢曼卿习《毛诗》,作《毛诗序》;后随大司空杜林受《古文尚书》,作《训旨》。曾集西汉杂事为《汉旧仪》四篇。
卫 瓘:西晋书法家。字伯玉(220-291),河东安邑(今山西省夏县)人。曾任三国魏镇东将军,西晋时任司空、太保等职,惠帝时被贾后所杀。出身书法世家,父卫觊长于书法。卫瓘擅长隶书、章草,师承张芝书法传统,自称得张芝之筋,风格流便秀美。其章草笔画去掉波势,见出今草端倪。无墨迹传世,北宋《淳化阁帖》收有他的刻帖《顿首州民帖》。
卫 恒:西晋书法家。字巨山(?-291),河东安邑(今山西省夏县)人,卫瓘之子。曾任黄门侍郎,惠帝时与其父卫瓘一道为贾后所杀。出身书法世家,祖父卫觊、父亲卫瓘均是书法名家,受家庭熏陶,自幼喜爱书法,能传其家法,擅长草书、章草、隶及散隶等书体。无墨迹传世,仅北宋《淳化阁帖》收有草书二行。著《四体书势》,论述草、章草、隶、散隶四种书体的演变,并保存了一些书法史料。
卫 铄:字茂漪,西晋书法家。河东安邑(今山西省夏县)人,卫瓘之女。王羲之、王献之父子的书法,世所共推,而他们究竟师承何人?却不大有人注意,更很少有人知道。说来令人不敢置信,王氏父子的老师,竟然是一位出自卫家的女子。这位不大为人所知的才女,叫做卫铄,后人尊称为卫夫人。是东晋望族之一卫瓘的女儿,卫瓘在当时不但武功彪炳,而且写得一手好草书。卫夫人家学渊博,她所写的隶书与正书,更冠绝一时。曾有“粹玉壶之冰,烂瑶台之月,婉然芳树,穆若清风”的时誉。《书断》一书,也特别推崇她的字说:“卫夫人隶书尤善规矩”。有这样好的老师,怪不得王氏父子的字会写得那样好了。
卫 玠:字叔宝(285-312),小字虎,西晋河东安邑(今山西省夏县)人,卫瓘之孙。卫玠的死,至少有两种说法,都见于《世说新语》。一种是上面这则记载。说是卫玠刚渡江南来,见大将军王敦,因有谢鲲(幼舆)在坐,彻夜畅谈,结果累得一病不起。另一种说法是,卫玠南渡后到豫章,然后到下都(东晋都城建康),因为人长得极其漂亮,名气又大得吓人,所以“观者如堵墙”,大有狗仔队围攻的架式。由于不堪劳累,遂病而死。
卫 泾:字清叔(1159-1226),初号拙斋居士,晚号西园居士,南宋初江苏省昆山石浦人。孝宗淳熙十一年(1184年)进士第一,为昆山历史上第一个状元。在朝廷为官,他曾向孝宗陈述不可苟安的政见。光宗初政,又请卧薪尝胆,毋忘故土。宁宗庆元三年(1197年)被派往使金,归言金弱蒙强,“一弱国灭,一强敌生”,颇有政治家的远见,后南宋果为蒙元所灭。累官至中书舍人、资政殿大学士、参知政事。后因排挤,出知潭州。68岁病重辞仕,未几去世。理宗为辍朝一日,以示哀悼,特赠太师,追封秦国公,谥文节,又封吴郡开国公。
卫康叔:姓姬,名封。是周武王的同母弟。周公旦把武庚所统治的殷朝遗民,封给康叔。定居 在黄河和淇水之间的商朝故都朝歌这个地方。周公旦担心康叔年纪大小,不足以胜任,乃作《康浩》、《酒浩》、《梓材》以示告诫,所以到了他的封国,很快就能安抚其人民,人民也非常的欢悦。后周成王拔举康叔为周司寇,赏赐宝贵的祭器给卫国,以彰显他的美德。
卫大经:唐代蒲州解梁(山西省临晋县西南)人。因有学问而远近闻名,不媚俗,经常闭门而谢绝与他人来往。他生来天资聪慧而有很高悟性,通晓天文历象,对天宇间的玄奥也有很深的研究和探索。后来寿终正寝,葬于解梁郊外。唐开元年间发大水,姜师度奉皇帝之命开凿无咸河,用以灌溉盐田。他拆除了很多房舍,铲平了很多坟丘,解梁的百姓都很不满。等挖到卫先生墓前,在向地下挖土时,发现一块石头,刻字为铭,那是当年卫先生留下的话。他写道:“姜师度,更移向南三五步。”修河工得此石后,便把这一情形禀报姜师度。姜师度对此事十分惊奇,他感叹良久,对左右的僚属们说:“卫先生真是奇才啊!”就立即命令修河工们改变河道走向,离开卫先生的墓地几十步远。
卫富益:宋末元初崇德人,祖籍华亭(今上晦市松扛),南宋著名学者。卫富益少有异质,识见高远,读书不务章句。尝学于金履祥、许谦学《易》,深为业师所器重。祥兴二年(1279年),张世杰兵败崖山,陆秀夫负帝投海,南宋灭亡.富益闻讯,日夜悲泣,设坛以祭文天祥,陆秀夫、张世杰,词极哀惨,观者无不坠泪。从此决意不仕,隐居石人泾(今屠甸镇),创白社书院讲学。著有《四书考证》、《性理集义》、《易说》、《读史篡要》、《耕读怡情录》等书传世。卒后门有谥正节先生。
卫立煌:字俊如(1896年-1960年),安徽省合肥人,国民党爱国将领,上将军衔。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第九旅旅长。1943年冬,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,于1945年1月收复畹町,同中国驻印军会师,打通了中印公路。1948年1月任东北“剿总”总司令,所部在东北人民解放军发动的辽沈战役中惨败,被软禁于南京。1949年初秘密去香港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,致电毛泽东祝贺。1955年3月回国,并发表“告台湾袍泽朋友书”。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,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,民革第三、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等职。被毛泽东称誉为“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”。1960年1月病逝。
四、郡望堂号
1、郡望
据《广韵》记载:周文王子康叔封于卫,后因氏焉。望出河东、陈留。
河东郡:秦置河东郡,治所现在山西省夏县。治安邑,辖晋西南地区。东晋移治蒲坂(今山西省永济蒲州镇,按即刘裕灭后秦时)。隋唐为蒲州河东郡。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。明并河东县入蒲州。
陈留郡:秦始皇置陈留县,汉代改置陈留郡。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陈留城。此后,历代均置。1957年并入开封县。又西汉陈留郡,治陈留县。北魏时治浚仪,隋唐为汴州陈留郡。
2、堂号(缺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卫姓宗祠通用对联】
〖卫姓宗祠四言通用联〗
源自姬姓;
望出陈留。
——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商·周文王第九子受封后建立卫国,其后人以国为姓。下联典指其郡望陈留,汉置,在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。
长平列爵;
沫土分封。
——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汉·卫青,抗击匈奴有功,封长平侯。下联典出“沫”为春秋时卫国地名,周初封卫国,后以国为姓。
礼宗名世;
易学传家。
——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出东汉·卫宏,初从九江谢曼卿习《毛诗》,作《毛诗序》;后随大司空杜林受《古文尚书》,作《训旨》。曾集西汉杂事为《汉旧仪》四篇。
河东世泽;
威烈家声。
——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指汉·卫青,封长平侯,拜大将军,卒谥烈。
贞妇全义;
夫人笔图。
——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东汉·卫宏,作《毛诗序》,折《柏舟》篇为卫世子共伯妻所作。下联典指晋·卫夫人,工书法,师钟繇,作《笔阵图》。
宣威西域;
传绩京兆。
——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指汉·卫青七出击匈奴事,威震绝域。
望隆易圣;
誉重璧人。
——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唐·卫大经,专攻《周易》,世称“易圣”。下联典指晋·卫玠,风神秀异,有璧人之目。
霜凝珠彩;
玉映冰姿。
——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出晋·卫玠,风神秀异。其舅尝言:“珠玉在侧,觉我形秽。”下联典出卫玠之岳父名乐广,有重名,时人称“妇翁冰清,女婿玉润。”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卫姓宗祠五言通用联〗
两青御外侮;
七出立大功。
——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汉·卫青七击匈奴事。下联典指明·卫青防倭十余年有功,立祠以祀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卫姓宗祠七言通用联〗
绾侯望重拜太傅;
将军功高封长平。
——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汉代建陵侯卫绾,以廉忠被景帝拜为河间王太傅。后官至丞相。下联典指西汉名将卫青(公元前?-前106年),字仲青,河东平阳(今山西省临汾西南)人。武帝时,官至大将军,封长平侯。元朔二年(前127年),率军大败匈奴,收复秦时河南地(今内蒙古自治区古河套一带)。元狩四年(公元前119年),又与霍去病深入漠北,再次击败匈奴主力。他前后七次带兵出击匈奴,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掠夺,安定了北边诸郡,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。
正节尝从履祥学;
茂漪早作羲之师。
——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宋代学者卫富益,崇德人。尝学于金履祥、许谦。有《四书考证》、《性理集义》、《易说》、《读史篡要》、《耕读怡情录》等书传世。卒后门有谥正节先生。下联典指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,名铄,字茂漪,河东安邑人。王羲之少时曾从她学书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卫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〗
诗咏柏舟,义全贞妇;
图成笔阵,传自夫人。
——佚名撰卫姓宗祠对联
上联典指东汉·卫宏。下联典指东晋·卫夫人。
壮岁从军,奇功至七出;
髫龄操守,清节历三朝。
——佚名撰卫姓宗祠对联
上联典指西汉名将卫青。下联典自宋代参知政事卫泾的事典。卫泾,字清叔。淳熙中进士第一。开禧中封秦国公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附录:【卫姓典故、趣事】
〖看杀卫玠〗
卫玠就是西晋书法家卫瓘的孙子,表字叔宝。这孩子自幼风神秀异,坐着羊车行在街上,洛阳居民倾城而出,夹道观看小璧人。八王之乱的前期,卫瓘一家子遭到楚王司马玮的屠戮。幸好卫玠跟他的兄弟因病住在医生家,保了小命。过两天楚王玮就垮台,卫家平了反。小小年纪就经历了骨肉分离,阴阳永别的悲剧,使卫玠对世界有了个清醒冷静的认识。八王之乱把西晋政权闹得一塌糊涂,胡人势力进入中原。天下大乱,卫玠费尽口舌说动母亲南下。他兄弟不肯走,后来死在匈奴人手上。一家子跑到江夏,妻乐氏经不住旅途疲惫,死去。征南将军山简赶快来抢这个钻石王老五,把爱女嫁给他。卫玠又往东行,来到了大将军王敦镇守的豫章。王敦见他一表人才,能说会道,很是器重。眼见王敦杀戮同族兄弟,卫玠感觉此人野心勃勃,久必生乱,不可依附。于是奔投东晋都城建业。建业的官员们久闻艳名,立即答应予以重任。江东人士听说来了个大明星,人山人海地围观,挤得卫玠举步艰难。这么一累,居然把美男子给累死了。这个典故就是“看杀卫玠”。所以我们的MM追星的时候都该斯文一点,小心把偶像给看死了。
卫玠一生,没在政治上兴风做浪,没为中国文艺或科技的发展做贡献,军事方面更是碰也没碰过。这么个人,居然在《晋书》上有传记,可见“美男子”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文化现象。传记里反反复复强调了两点:一是俊美,二是会嚼舌头。前后一串,倒是好适合作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。
关于卫玠的美,《晋书》里用词有“明珠”,“玉润”等等,他为人喜怒不表于形。总之是个面无表情的玉人。可这玉人特爱开口。爹妈怕他磨牙磨得太累影响身体健康,限制儿子说话。真叫人吃不消。我们有时得对着进不去的BBS唉声叹气。一千多年前,卫玠也发出过同样的叹息。当时风气,最盛行,手里拿个麈尾,模样悠雅地清谈。刚开始时,“清谈”主要谈老庄之道,后来是天南海北乱侃,比如谈人家的长相和行为(两晋美男子多出名,也有这方面原因)。政治问题太敏感,最好避开。卫玠舌头痒痒,一遇机会,定要冒两句,听众个个惊叹。清谈高手王澄(小名平子)佩服得五体投地。人称“卫玠谈道,平子绝倒。”卫玠会说,脑瓜也明智。看得准形势,懂得保身避祸。可惜身子太弱,一切白搭。偶以前以为现今是不会有MM选卫玠这号当丈夫的,作个初恋情人还差不多。后来在电视里看了花泽类,同样的体不胜衣,同样冷漠而理智。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余的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中国人民解放军卫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】
卫新根少将
卫新根(1945.12-——),山西省泽州县山河镇横岭村人。1965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,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大专文化。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交通指挥部参谋长。少将警衔。
先后在内蒙古、宁夏、河北张家口服役,历任战士、班长、排长、通信参谋、作训参谋、副股长、股长,1975年至1981年任团参谋长、副团长、团长。1990年北京亚运会召开期间,时任武警北京二总队15支队队长,率部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警卫任务,荣立集体三等功。1998年4月,时任北京武警二总队队长,担任国庆50周年武警受阅部队前指总指挥。1999年7月,任武警交通指挥部参谋长。曾率部参加我市境内的晋阳、晋焦两条高速公路的建设。先后6次立功受奖。被武警部队评为优秀纪检干部。
2000年8月被授予少将警衔。
卫殿斌少将
卫殿斌(1934.4.20-——),山西省晋城市周村镇卫窑村人。1950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。
历任华北军区独立第21团炮连,任战士、班长。1951年10月被挑选为海军航空兵飞行员,入海军第一航空学校学习飞行。1954年10月毕业。1955年8月调入作战部队。在此期间历任教员、领航长,领航主任。1967年被评为“海军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”,在北京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。1968年任飞行大队副政治委员,政治委员。1978年任团副政治委员,政治委员。1979年应朝鲜人民军国防部的邀请,带领专家组到朝鲜人民军空军帮助、指导。1983年任师政治委员。1984年任军副政治委员。1990年任军政治委员,后任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航空兵政治部主任、政治委员。自担任领导以来,所领导的单位都被评为先进。荣获“个人三等功”五次,“集体二等功”两次,嘉奖多次。1994年退役。
1989年被授于海军少将军衔。
卫(Wèi 衞)姓源出有二:
1、出自姬姓,来源于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之后,以周国封地国名为氏。上古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被封于卫(今河南省淇县),接管旧殷都朝歌七族的遗民,建立了卫国。到春秋战国时,卫国被秦国兼并。卫国公族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,世代相传姓卫。据《辞源》记载:卫,古国名。周武王弟康叔封地。至懿公为狄所灭。戴公野处漕邑,文公又什居楚丘。秦始皇既统一。全国独置卫郡,为附庸。至二世元年废;卫,姓。周文王子康叔封于卫,子孙以国为氏。汉有丞相卫绾,见《无和姓篡》。
2、出自中国古代小数民族鲜卑族有卫姓。据《后燕录》载:昌黎(今河南省昌黎县)鲜卑为卫姓。历史上昌黎卫氏为鲜卑族的一支,入中后相传为卫氏。
得姓始祖:康叔。据《姓纂》的考证,卫姓的开山祖是康叔。上古周文王第九子叫康叔,被封于上古商代首都朝歌,商朝已为周朝代替,原商遗民,有七族归康叔管理,康叔于是建立卫国,即现在河南省淇县,就在卫地繁衍了40余代。后卫国迁至濮阳,至春秋战国末年,卫国才被强秦所灭,卫并入秦,卫国公族的后代,遂约定以国名为姓,子孙都姓卫,称为卫氏。故卫氏后人奉康叔为卫姓的得姓始祖。
二、迁徙分布
(缺)卫姓在大陆和台湾均未列入一百大姓。周文王第九个儿子,周武王的弟弟,被封在康地,称“康叔”,后来转封卫地,国都在殷商旧都朝歌。管理商朝的遗民。后来卫国又迁到今天的河南濮阳。卫国被秦所灭后,卫国贵族子孙便以国名“卫”为姓。因此,卫姓出于姬姓,起源于河南。发展和演变:卫姓不仅仅是康叔的后代,古代少数民族鲜卑族在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候也有改姓“卫”的。卫姓从河南发祥 地向外发展,有一支逐步迁移到河东郡,发展成为望族,因此卫姓郡望河东。按,周文王第九个儿子,周武王的弟弟,被封在康地,称“康叔”,后来转封卫地,国都在殷商旧都朝歌。管理商朝的遗民。后来卫国又迁到今天的河南濮阳。卫国被秦所灭后,卫国贵族子孙便以国名“卫”为姓。因此,卫姓出于姬姓,起源于河南,望居河东郡(秦代初置。在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、夏县一带)、陈留郡(秦始皇置陈留县,汉代改置陈留郡。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地区)。
三、历史名人
卫 青:字仲卿,另曰仲青。汉朝时河东平阳(今山西临汾县)人。西汉时期著名武将,率骑兵抗击匈奴侵扰,他曾先后七征匈奴,屡建战功,威震沙漠,拜为大将军,封长平侯,是历史上出身最低,功劳最大,官位最高的代表人物。元光六年(公元前129年),匈奴骑兵南侵上谷郡、今河北怀来)。汉武帝派遣四路军马同时出击,卫青一路,率军万骑,直捣龙城(匈奴祭把祖先的地方),首战成功,深得武帝赏识。元朔二年(公元前127年),匈奴集结大量兵力再次进犯汉朝上谷、渔阳,汉武帝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(今黄河河套地区)。卫青等人引军北上,发动突袭,击败匈奴的白羊王和楼烦王,收复了秦时蒙恬所辟的河南地,在这里设置了朔方郡和九原郡,建筑了朔方城,又从关东移民10多万到此屯田戍边。从此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,也建立起进行反击匈奴的前沿基地。
卫 宏:东汉时诗人,初从九江谢曼卿习《毛诗》,作《毛诗序》;后随大司空杜林受《古文尚书》,作《训旨》。曾集西汉杂事为《汉旧仪》四篇。
卫 瓘:西晋书法家。字伯玉(220-291),河东安邑(今山西省夏县)人。曾任三国魏镇东将军,西晋时任司空、太保等职,惠帝时被贾后所杀。出身书法世家,父卫觊长于书法。卫瓘擅长隶书、章草,师承张芝书法传统,自称得张芝之筋,风格流便秀美。其章草笔画去掉波势,见出今草端倪。无墨迹传世,北宋《淳化阁帖》收有他的刻帖《顿首州民帖》。
卫 恒:西晋书法家。字巨山(?-291),河东安邑(今山西省夏县)人,卫瓘之子。曾任黄门侍郎,惠帝时与其父卫瓘一道为贾后所杀。出身书法世家,祖父卫觊、父亲卫瓘均是书法名家,受家庭熏陶,自幼喜爱书法,能传其家法,擅长草书、章草、隶及散隶等书体。无墨迹传世,仅北宋《淳化阁帖》收有草书二行。著《四体书势》,论述草、章草、隶、散隶四种书体的演变,并保存了一些书法史料。
卫 铄:字茂漪,西晋书法家。河东安邑(今山西省夏县)人,卫瓘之女。王羲之、王献之父子的书法,世所共推,而他们究竟师承何人?却不大有人注意,更很少有人知道。说来令人不敢置信,王氏父子的老师,竟然是一位出自卫家的女子。这位不大为人所知的才女,叫做卫铄,后人尊称为卫夫人。是东晋望族之一卫瓘的女儿,卫瓘在当时不但武功彪炳,而且写得一手好草书。卫夫人家学渊博,她所写的隶书与正书,更冠绝一时。曾有“粹玉壶之冰,烂瑶台之月,婉然芳树,穆若清风”的时誉。《书断》一书,也特别推崇她的字说:“卫夫人隶书尤善规矩”。有这样好的老师,怪不得王氏父子的字会写得那样好了。
卫 玠:字叔宝(285-312),小字虎,西晋河东安邑(今山西省夏县)人,卫瓘之孙。卫玠的死,至少有两种说法,都见于《世说新语》。一种是上面这则记载。说是卫玠刚渡江南来,见大将军王敦,因有谢鲲(幼舆)在坐,彻夜畅谈,结果累得一病不起。另一种说法是,卫玠南渡后到豫章,然后到下都(东晋都城建康),因为人长得极其漂亮,名气又大得吓人,所以“观者如堵墙”,大有狗仔队围攻的架式。由于不堪劳累,遂病而死。
卫 泾:字清叔(1159-1226),初号拙斋居士,晚号西园居士,南宋初江苏省昆山石浦人。孝宗淳熙十一年(1184年)进士第一,为昆山历史上第一个状元。在朝廷为官,他曾向孝宗陈述不可苟安的政见。光宗初政,又请卧薪尝胆,毋忘故土。宁宗庆元三年(1197年)被派往使金,归言金弱蒙强,“一弱国灭,一强敌生”,颇有政治家的远见,后南宋果为蒙元所灭。累官至中书舍人、资政殿大学士、参知政事。后因排挤,出知潭州。68岁病重辞仕,未几去世。理宗为辍朝一日,以示哀悼,特赠太师,追封秦国公,谥文节,又封吴郡开国公。
卫康叔:姓姬,名封。是周武王的同母弟。周公旦把武庚所统治的殷朝遗民,封给康叔。定居 在黄河和淇水之间的商朝故都朝歌这个地方。周公旦担心康叔年纪大小,不足以胜任,乃作《康浩》、《酒浩》、《梓材》以示告诫,所以到了他的封国,很快就能安抚其人民,人民也非常的欢悦。后周成王拔举康叔为周司寇,赏赐宝贵的祭器给卫国,以彰显他的美德。
卫大经:唐代蒲州解梁(山西省临晋县西南)人。因有学问而远近闻名,不媚俗,经常闭门而谢绝与他人来往。他生来天资聪慧而有很高悟性,通晓天文历象,对天宇间的玄奥也有很深的研究和探索。后来寿终正寝,葬于解梁郊外。唐开元年间发大水,姜师度奉皇帝之命开凿无咸河,用以灌溉盐田。他拆除了很多房舍,铲平了很多坟丘,解梁的百姓都很不满。等挖到卫先生墓前,在向地下挖土时,发现一块石头,刻字为铭,那是当年卫先生留下的话。他写道:“姜师度,更移向南三五步。”修河工得此石后,便把这一情形禀报姜师度。姜师度对此事十分惊奇,他感叹良久,对左右的僚属们说:“卫先生真是奇才啊!”就立即命令修河工们改变河道走向,离开卫先生的墓地几十步远。
卫富益:宋末元初崇德人,祖籍华亭(今上晦市松扛),南宋著名学者。卫富益少有异质,识见高远,读书不务章句。尝学于金履祥、许谦学《易》,深为业师所器重。祥兴二年(1279年),张世杰兵败崖山,陆秀夫负帝投海,南宋灭亡.富益闻讯,日夜悲泣,设坛以祭文天祥,陆秀夫、张世杰,词极哀惨,观者无不坠泪。从此决意不仕,隐居石人泾(今屠甸镇),创白社书院讲学。著有《四书考证》、《性理集义》、《易说》、《读史篡要》、《耕读怡情录》等书传世。卒后门有谥正节先生。
卫立煌:字俊如(1896年-1960年),安徽省合肥人,国民党爱国将领,上将军衔。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第九旅旅长。1943年冬,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,于1945年1月收复畹町,同中国驻印军会师,打通了中印公路。1948年1月任东北“剿总”总司令,所部在东北人民解放军发动的辽沈战役中惨败,被软禁于南京。1949年初秘密去香港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,致电毛泽东祝贺。1955年3月回国,并发表“告台湾袍泽朋友书”。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,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,民革第三、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等职。被毛泽东称誉为“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”。1960年1月病逝。
四、郡望堂号
1、郡望
据《广韵》记载:周文王子康叔封于卫,后因氏焉。望出河东、陈留。
河东郡:秦置河东郡,治所现在山西省夏县。治安邑,辖晋西南地区。东晋移治蒲坂(今山西省永济蒲州镇,按即刘裕灭后秦时)。隋唐为蒲州河东郡。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。明并河东县入蒲州。
陈留郡:秦始皇置陈留县,汉代改置陈留郡。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陈留城。此后,历代均置。1957年并入开封县。又西汉陈留郡,治陈留县。北魏时治浚仪,隋唐为汴州陈留郡。
2、堂号(缺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卫姓宗祠通用对联】
〖卫姓宗祠四言通用联〗
源自姬姓;
望出陈留。
——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商·周文王第九子受封后建立卫国,其后人以国为姓。下联典指其郡望陈留,汉置,在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。
长平列爵;
沫土分封。
——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汉·卫青,抗击匈奴有功,封长平侯。下联典出“沫”为春秋时卫国地名,周初封卫国,后以国为姓。
礼宗名世;
易学传家。
——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出东汉·卫宏,初从九江谢曼卿习《毛诗》,作《毛诗序》;后随大司空杜林受《古文尚书》,作《训旨》。曾集西汉杂事为《汉旧仪》四篇。
河东世泽;
威烈家声。
——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指汉·卫青,封长平侯,拜大将军,卒谥烈。
贞妇全义;
夫人笔图。
——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东汉·卫宏,作《毛诗序》,折《柏舟》篇为卫世子共伯妻所作。下联典指晋·卫夫人,工书法,师钟繇,作《笔阵图》。
宣威西域;
传绩京兆。
——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指汉·卫青七出击匈奴事,威震绝域。
望隆易圣;
誉重璧人。
——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唐·卫大经,专攻《周易》,世称“易圣”。下联典指晋·卫玠,风神秀异,有璧人之目。
霜凝珠彩;
玉映冰姿。
——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出晋·卫玠,风神秀异。其舅尝言:“珠玉在侧,觉我形秽。”下联典出卫玠之岳父名乐广,有重名,时人称“妇翁冰清,女婿玉润。”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卫姓宗祠五言通用联〗
两青御外侮;
七出立大功。
——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汉·卫青七击匈奴事。下联典指明·卫青防倭十余年有功,立祠以祀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卫姓宗祠七言通用联〗
绾侯望重拜太傅;
将军功高封长平。
——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汉代建陵侯卫绾,以廉忠被景帝拜为河间王太傅。后官至丞相。下联典指西汉名将卫青(公元前?-前106年),字仲青,河东平阳(今山西省临汾西南)人。武帝时,官至大将军,封长平侯。元朔二年(前127年),率军大败匈奴,收复秦时河南地(今内蒙古自治区古河套一带)。元狩四年(公元前119年),又与霍去病深入漠北,再次击败匈奴主力。他前后七次带兵出击匈奴,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掠夺,安定了北边诸郡,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。
正节尝从履祥学;
茂漪早作羲之师。
——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宋代学者卫富益,崇德人。尝学于金履祥、许谦。有《四书考证》、《性理集义》、《易说》、《读史篡要》、《耕读怡情录》等书传世。卒后门有谥正节先生。下联典指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,名铄,字茂漪,河东安邑人。王羲之少时曾从她学书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卫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〗
诗咏柏舟,义全贞妇;
图成笔阵,传自夫人。
——佚名撰卫姓宗祠对联
上联典指东汉·卫宏。下联典指东晋·卫夫人。
壮岁从军,奇功至七出;
髫龄操守,清节历三朝。
——佚名撰卫姓宗祠对联
上联典指西汉名将卫青。下联典自宋代参知政事卫泾的事典。卫泾,字清叔。淳熙中进士第一。开禧中封秦国公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附录:【卫姓典故、趣事】
〖看杀卫玠〗
卫玠就是西晋书法家卫瓘的孙子,表字叔宝。这孩子自幼风神秀异,坐着羊车行在街上,洛阳居民倾城而出,夹道观看小璧人。八王之乱的前期,卫瓘一家子遭到楚王司马玮的屠戮。幸好卫玠跟他的兄弟因病住在医生家,保了小命。过两天楚王玮就垮台,卫家平了反。小小年纪就经历了骨肉分离,阴阳永别的悲剧,使卫玠对世界有了个清醒冷静的认识。八王之乱把西晋政权闹得一塌糊涂,胡人势力进入中原。天下大乱,卫玠费尽口舌说动母亲南下。他兄弟不肯走,后来死在匈奴人手上。一家子跑到江夏,妻乐氏经不住旅途疲惫,死去。征南将军山简赶快来抢这个钻石王老五,把爱女嫁给他。卫玠又往东行,来到了大将军王敦镇守的豫章。王敦见他一表人才,能说会道,很是器重。眼见王敦杀戮同族兄弟,卫玠感觉此人野心勃勃,久必生乱,不可依附。于是奔投东晋都城建业。建业的官员们久闻艳名,立即答应予以重任。江东人士听说来了个大明星,人山人海地围观,挤得卫玠举步艰难。这么一累,居然把美男子给累死了。这个典故就是“看杀卫玠”。所以我们的MM追星的时候都该斯文一点,小心把偶像给看死了。
卫玠一生,没在政治上兴风做浪,没为中国文艺或科技的发展做贡献,军事方面更是碰也没碰过。这么个人,居然在《晋书》上有传记,可见“美男子”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文化现象。传记里反反复复强调了两点:一是俊美,二是会嚼舌头。前后一串,倒是好适合作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。
关于卫玠的美,《晋书》里用词有“明珠”,“玉润”等等,他为人喜怒不表于形。总之是个面无表情的玉人。可这玉人特爱开口。爹妈怕他磨牙磨得太累影响身体健康,限制儿子说话。真叫人吃不消。我们有时得对着进不去的BBS唉声叹气。一千多年前,卫玠也发出过同样的叹息。当时风气,最盛行,手里拿个麈尾,模样悠雅地清谈。刚开始时,“清谈”主要谈老庄之道,后来是天南海北乱侃,比如谈人家的长相和行为(两晋美男子多出名,也有这方面原因)。政治问题太敏感,最好避开。卫玠舌头痒痒,一遇机会,定要冒两句,听众个个惊叹。清谈高手王澄(小名平子)佩服得五体投地。人称“卫玠谈道,平子绝倒。”卫玠会说,脑瓜也明智。看得准形势,懂得保身避祸。可惜身子太弱,一切白搭。偶以前以为现今是不会有MM选卫玠这号当丈夫的,作个初恋情人还差不多。后来在电视里看了花泽类,同样的体不胜衣,同样冷漠而理智。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余的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中国人民解放军卫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】
卫新根少将
卫新根(1945.12-——),山西省泽州县山河镇横岭村人。1965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,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大专文化。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交通指挥部参谋长。少将警衔。
先后在内蒙古、宁夏、河北张家口服役,历任战士、班长、排长、通信参谋、作训参谋、副股长、股长,1975年至1981年任团参谋长、副团长、团长。1990年北京亚运会召开期间,时任武警北京二总队15支队队长,率部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警卫任务,荣立集体三等功。1998年4月,时任北京武警二总队队长,担任国庆50周年武警受阅部队前指总指挥。1999年7月,任武警交通指挥部参谋长。曾率部参加我市境内的晋阳、晋焦两条高速公路的建设。先后6次立功受奖。被武警部队评为优秀纪检干部。
2000年8月被授予少将警衔。
卫殿斌少将
卫殿斌(1934.4.20-——),山西省晋城市周村镇卫窑村人。1950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。
历任华北军区独立第21团炮连,任战士、班长。1951年10月被挑选为海军航空兵飞行员,入海军第一航空学校学习飞行。1954年10月毕业。1955年8月调入作战部队。在此期间历任教员、领航长,领航主任。1967年被评为“海军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”,在北京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。1968年任飞行大队副政治委员,政治委员。1978年任团副政治委员,政治委员。1979年应朝鲜人民军国防部的邀请,带领专家组到朝鲜人民军空军帮助、指导。1983年任师政治委员。1984年任军副政治委员。1990年任军政治委员,后任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航空兵政治部主任、政治委员。自担任领导以来,所领导的单位都被评为先进。荣获“个人三等功”五次,“集体二等功”两次,嘉奖多次。1994年退役。
1989年被授于海军少将军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