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姓起源
冷(Lěng)姓源出有三:
1、出自姬姓,是春秋时期卫国开国君主康叔的后代,是一个用封地作为姓氏的姓。康叔名封,开始被封于康,所以历史上也有将他称为康叔封的。武庚叛乱被平反以后,周国公把原来商朝的土地封给他,建立卫国。康叔的后代有被封于冷水的,他们用封地作为姓氏,称为冷氏。
2、源于上古,以技艺为姓,是泠氏所改。相传黄帝有一个乐官叫做泠伦,是我国古代音律的发明者。黄帝让他制定音律,他从大夏的西边一直走道昆仑山北,才在山后发现了一种适宜于做律管的竹子,他采伐了一些笔直而且厚薄均匀的竹子,先做成一根根三寸九分长的管,将它吹出的声音定为黄钟律。然后按比例制作了十二根长短不同的管,带到昆仑山下,根据凤凰的叫声来进行矫正。据说,公凤凰能叫出六种声音,雌凤凰能叫出另外六种声音。这十二种声音正好与他制作的十二根管子吹出的声音相同。泠伦将十二乐律的奇数音叫做“律”,偶数各音叫做“吕”。和起来就叫做律吕。十二律正好是一个八度的音程。接着泠伦又制作了是二口编钟,使他们同宫、商、角、征、羽相配合。这些完成以后,便于仲春二月乙卯的那一天,当太阳出现在奎方位的时候,由泠伦指挥,演出一场盛大的乐舞。乐舞的名字叫《咸池》。并赐他以名为姓,称为泠氏。泠又写做冷。所以世世代代的掌管宫廷音乐的人称为“伶人”。后来又成为演员的名称。泠伦的后代子孙称为泠氏,后来写错,误传为冷,成为冷氏。
3、出自小数民族中有冷姓。宋代羌族、现代苗族、土家族、彝族、满族、蒙古族、回族等民族均有冷姓。
■迁徙分布
(缺)冷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相传黄帝时有个乐官名叫伶伦,他制定了中国古代的乐律,并同荣将一起铸造了12口编钟,演奏黄帝亲自创作的《咸池》乐。黄帝为表彰伶伦的功劳,便赐他为伶姓。此后,“伶”成为宫廷掌管宫廷音乐舞蹈的官员,后成为演员的代称。而因为当时造字过程并没结束,且伶的古音与冷相同。所以伶氏又为冷氏。又一说,冷出自姬姓,周武王之弟康叔的后人,有被封地于冷水(今陕西省内),后人即以封地名为姓,称为冷姓。冷氏望族居住在新蔡(今天的河南省境内)、京兆(今陕西省长安东)。
■历史名人
冷曦:字景炀,新易人。明朝洪武年间御史。刚直不阿,弹劾了一些有权势的高官,震动了当时的朝廷上下。人称“冷铁面”。
冷谦:字启敬,道号龙阳子。明朝时期武林人。洪武初年的时候,因为擅长于音律而被任命为太常协律郎。元朝末年的时候他以近百岁,在看过李将军作画后很感兴趣,于是学画。永乐年间出去远游,后来就再也没有回来过。
冷融:字杰生,四川大邑人。清朝光绪二十一年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科。民国十三年加入中国国民党,1932年担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、常务委员达十余年之久。1934年任西康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。1943年,在从重庆国民党中央训练团结业返回西康的途中被击毙。时年48岁。
冷枚:清代画家,字吉臣,胶州人。擅长于画人物,尤其精通画仕女。
冷遹:字御秋(1882-1959),江苏省人。江苏水陆警备司令,曾任第一军第三师师长,大总统孙中山授予中将军衔。历任江苏临时参议院长,江苏副省长,江苏政协副主席,民建江苏主任等,在南京逝世。
冷欣:陆军中将(1900-1987),原陆军参谋长,黄埔一期,江苏人,台北死。
冷宽:海军中将,原海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,后任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等,河北人。
冷克:陆军少将,组长,辽沈战役被俘虏,辽宁人。
冷世光:字宾王,宋朝时期常熟人,绍兴进士,曾经担任过宁国、龙游等县知县。南宋著名的教育家朱熹很赏识他,经常委他以重任。后来做过监察御史、中侍御史。他为官清廉公正,为了正义,不惜得罪高官重权,当时的人称之为冷面御史。著有《奏议弹章》、《东堂类稿》等书。
冷天禄,清朝嘉庆年间四川省东乡农民起义首领,东乡(今宜汉)人。嘉庆元年(1796年),他率众起义,四年后,在岳池的激战中,中箭牺牲。
冷鹏飞陆军少将,战斗英雄。湖北浠水人。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5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。曾任排、连、营长。1969年3月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,当苏军以六辆装甲车配合步兵发起第一次冲击时,他一面命令所部消灭装甲车上的步兵,一面带领火箭筒组近战,击毁装甲车两辆。苏军又以正面五辆装甲车、侧面四辆坦克发起第二次冲击,至我阵地80米时,他指挥各种火力齐射,给敌以重大杀伤。自己左臂中弹负伤,仍坚持指挥战斗,立一等功。同年7月,中央军委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。后任团长、副军长、师长。是第四、五届全国人大代表。
冷承槐:解放军少将,总参军训和兵种部长。
冷韶昭:解放军少将,二炮工程学院副院长;哈军工校友(西安地区)联谊会名誉会长。
■郡望堂号
1、郡望
京兆郡:即首都长安直辖区,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。
新蔡郡:古代吕国的地盘。春秋时期蔡平侯从上蔡迁都到下蔡,也称为新蔡。汉朝设置新蔡县。隋代改名为蔡州。在今天的河南省新蔡县。
临安郡:古县名。秦代余杭县地。晋武帝时改为临安。即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。
2、堂号
化民堂:宋朝的时候冷世光和冷世修都是进士,都任县令。世光弹劾大臣,无所顾忌。被升为殿中御使,人称“冷面御使”。世修注重教化。有兄弟互相起诉,使修教育他们说:“骨肉相争不是好事,如果我把你们其中一个法办了,就会永远不得团圆的。”兄弟感激的回家了。在他的感化下,百姓和好相处,互相谦让,安居乐业。世修被升迁为和州通判。
■冷姓宗祠通用对联
〖冷姓宗祠四言通用联〗
望出新蔡;
源自伶人。
——佚名撰冷姓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指融姓源流和郡望(见上题头《一、姓氏源流》和《四、郡望堂号》介绍)。
宗开泠水;
秀毓长安。
——佚名撰冷姓宗祠通用联
同上。下联“长安”,指冷姓的望族居京兆(今陕西省长安东)。
〖冷姓宗祠五言通用联〗
兄弟双进士;
明清两画家。
——佚名撰冷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宋代有冷世光、冷世修兄弟二人,俱举绍兴时士。下联典指冷姓在明、清两代中著名的两位画家冷谦、冷枚。冷谦,洪武初,武陵人,一作嘉兴。学启敬,一作起敬。号龙阳子。在元至元中,寿己百岁,世传其画门入瓶隐壁仙游。清代画家冷枚,字吉臣,胶州人。善画人物,尤精士女。康熙间,供奉内廷,辛卯,画万寿盛典图。说者谓其画法工中带写,生动有致,笔墨洁净,赋色韶秀,颇得师传。
玉律传佳节;
青阳应此辰。
——唐·冷朝阳撰冷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唐代诗人、大历进士冷朝阳《立春》诗句联。
〖冷姓宗祠七言通用联〗
光禄卿智多于发;
侍御史面冷如冰。
——佚名撰冷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北宋人冷廷叟,官光禄卿,多智谋。好酒能诗,与诗人、书法家黄庭坚为友。下联典指南宋常熟人冷世光,字宾王,绍兴年间进士,历官宁国、龙游知县,监察御史,殿中侍御史,弹劾无所避讳,人称“冷面御史”。著有《奏议弹章》、《东堂类稿》等。
〖冷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〗
赈济通行,阳春有脚;
弹劾不避,冷面无私。
——佚名撰冷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宋代名人冷玉事典。下联典指明代洪武间御史冷曦,字景旸,新易人。刚正不阿,劾都御史刘观并各道坏法御史,百司震恐。人称之为“冷铁面”。
1、出自姬姓,是春秋时期卫国开国君主康叔的后代,是一个用封地作为姓氏的姓。康叔名封,开始被封于康,所以历史上也有将他称为康叔封的。武庚叛乱被平反以后,周国公把原来商朝的土地封给他,建立卫国。康叔的后代有被封于冷水的,他们用封地作为姓氏,称为冷氏。
2、源于上古,以技艺为姓,是泠氏所改。相传黄帝有一个乐官叫做泠伦,是我国古代音律的发明者。黄帝让他制定音律,他从大夏的西边一直走道昆仑山北,才在山后发现了一种适宜于做律管的竹子,他采伐了一些笔直而且厚薄均匀的竹子,先做成一根根三寸九分长的管,将它吹出的声音定为黄钟律。然后按比例制作了十二根长短不同的管,带到昆仑山下,根据凤凰的叫声来进行矫正。据说,公凤凰能叫出六种声音,雌凤凰能叫出另外六种声音。这十二种声音正好与他制作的十二根管子吹出的声音相同。泠伦将十二乐律的奇数音叫做“律”,偶数各音叫做“吕”。和起来就叫做律吕。十二律正好是一个八度的音程。接着泠伦又制作了是二口编钟,使他们同宫、商、角、征、羽相配合。这些完成以后,便于仲春二月乙卯的那一天,当太阳出现在奎方位的时候,由泠伦指挥,演出一场盛大的乐舞。乐舞的名字叫《咸池》。并赐他以名为姓,称为泠氏。泠又写做冷。所以世世代代的掌管宫廷音乐的人称为“伶人”。后来又成为演员的名称。泠伦的后代子孙称为泠氏,后来写错,误传为冷,成为冷氏。
3、出自小数民族中有冷姓。宋代羌族、现代苗族、土家族、彝族、满族、蒙古族、回族等民族均有冷姓。
■迁徙分布
(缺)冷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相传黄帝时有个乐官名叫伶伦,他制定了中国古代的乐律,并同荣将一起铸造了12口编钟,演奏黄帝亲自创作的《咸池》乐。黄帝为表彰伶伦的功劳,便赐他为伶姓。此后,“伶”成为宫廷掌管宫廷音乐舞蹈的官员,后成为演员的代称。而因为当时造字过程并没结束,且伶的古音与冷相同。所以伶氏又为冷氏。又一说,冷出自姬姓,周武王之弟康叔的后人,有被封地于冷水(今陕西省内),后人即以封地名为姓,称为冷姓。冷氏望族居住在新蔡(今天的河南省境内)、京兆(今陕西省长安东)。
■历史名人
冷曦:字景炀,新易人。明朝洪武年间御史。刚直不阿,弹劾了一些有权势的高官,震动了当时的朝廷上下。人称“冷铁面”。
冷谦:字启敬,道号龙阳子。明朝时期武林人。洪武初年的时候,因为擅长于音律而被任命为太常协律郎。元朝末年的时候他以近百岁,在看过李将军作画后很感兴趣,于是学画。永乐年间出去远游,后来就再也没有回来过。
冷融:字杰生,四川大邑人。清朝光绪二十一年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科。民国十三年加入中国国民党,1932年担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、常务委员达十余年之久。1934年任西康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。1943年,在从重庆国民党中央训练团结业返回西康的途中被击毙。时年48岁。
冷枚:清代画家,字吉臣,胶州人。擅长于画人物,尤其精通画仕女。
冷遹:字御秋(1882-1959),江苏省人。江苏水陆警备司令,曾任第一军第三师师长,大总统孙中山授予中将军衔。历任江苏临时参议院长,江苏副省长,江苏政协副主席,民建江苏主任等,在南京逝世。
冷欣:陆军中将(1900-1987),原陆军参谋长,黄埔一期,江苏人,台北死。
冷宽:海军中将,原海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,后任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等,河北人。
冷克:陆军少将,组长,辽沈战役被俘虏,辽宁人。
冷世光:字宾王,宋朝时期常熟人,绍兴进士,曾经担任过宁国、龙游等县知县。南宋著名的教育家朱熹很赏识他,经常委他以重任。后来做过监察御史、中侍御史。他为官清廉公正,为了正义,不惜得罪高官重权,当时的人称之为冷面御史。著有《奏议弹章》、《东堂类稿》等书。
冷天禄,清朝嘉庆年间四川省东乡农民起义首领,东乡(今宜汉)人。嘉庆元年(1796年),他率众起义,四年后,在岳池的激战中,中箭牺牲。
冷鹏飞陆军少将,战斗英雄。湖北浠水人。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5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。曾任排、连、营长。1969年3月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,当苏军以六辆装甲车配合步兵发起第一次冲击时,他一面命令所部消灭装甲车上的步兵,一面带领火箭筒组近战,击毁装甲车两辆。苏军又以正面五辆装甲车、侧面四辆坦克发起第二次冲击,至我阵地80米时,他指挥各种火力齐射,给敌以重大杀伤。自己左臂中弹负伤,仍坚持指挥战斗,立一等功。同年7月,中央军委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。后任团长、副军长、师长。是第四、五届全国人大代表。
冷承槐:解放军少将,总参军训和兵种部长。
冷韶昭:解放军少将,二炮工程学院副院长;哈军工校友(西安地区)联谊会名誉会长。
■郡望堂号
1、郡望
京兆郡:即首都长安直辖区,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。
新蔡郡:古代吕国的地盘。春秋时期蔡平侯从上蔡迁都到下蔡,也称为新蔡。汉朝设置新蔡县。隋代改名为蔡州。在今天的河南省新蔡县。
临安郡:古县名。秦代余杭县地。晋武帝时改为临安。即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。
2、堂号
化民堂:宋朝的时候冷世光和冷世修都是进士,都任县令。世光弹劾大臣,无所顾忌。被升为殿中御使,人称“冷面御使”。世修注重教化。有兄弟互相起诉,使修教育他们说:“骨肉相争不是好事,如果我把你们其中一个法办了,就会永远不得团圆的。”兄弟感激的回家了。在他的感化下,百姓和好相处,互相谦让,安居乐业。世修被升迁为和州通判。
■冷姓宗祠通用对联
〖冷姓宗祠四言通用联〗
望出新蔡;
源自伶人。
——佚名撰冷姓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指融姓源流和郡望(见上题头《一、姓氏源流》和《四、郡望堂号》介绍)。
宗开泠水;
秀毓长安。
——佚名撰冷姓宗祠通用联
同上。下联“长安”,指冷姓的望族居京兆(今陕西省长安东)。
〖冷姓宗祠五言通用联〗
兄弟双进士;
明清两画家。
——佚名撰冷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宋代有冷世光、冷世修兄弟二人,俱举绍兴时士。下联典指冷姓在明、清两代中著名的两位画家冷谦、冷枚。冷谦,洪武初,武陵人,一作嘉兴。学启敬,一作起敬。号龙阳子。在元至元中,寿己百岁,世传其画门入瓶隐壁仙游。清代画家冷枚,字吉臣,胶州人。善画人物,尤精士女。康熙间,供奉内廷,辛卯,画万寿盛典图。说者谓其画法工中带写,生动有致,笔墨洁净,赋色韶秀,颇得师传。
玉律传佳节;
青阳应此辰。
——唐·冷朝阳撰冷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唐代诗人、大历进士冷朝阳《立春》诗句联。
〖冷姓宗祠七言通用联〗
光禄卿智多于发;
侍御史面冷如冰。
——佚名撰冷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北宋人冷廷叟,官光禄卿,多智谋。好酒能诗,与诗人、书法家黄庭坚为友。下联典指南宋常熟人冷世光,字宾王,绍兴年间进士,历官宁国、龙游知县,监察御史,殿中侍御史,弹劾无所避讳,人称“冷面御史”。著有《奏议弹章》、《东堂类稿》等。
〖冷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〗
赈济通行,阳春有脚;
弹劾不避,冷面无私。
——佚名撰冷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宋代名人冷玉事典。下联典指明代洪武间御史冷曦,字景旸,新易人。刚正不阿,劾都御史刘观并各道坏法御史,百司震恐。人称之为“冷铁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