苍姓起源
苍[苍,读音作cāng(ㄘㄤ)]
一.姓氏渊源:
第一个渊源:源于姬姓,出自黄帝史官仓颉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
仓颉,为黄帝时期的史官,复姓侯刚,名仓颉,一名苍颉,是汉字的发明和创始人。
在传说中,仓颉生有“双瞳四目”。目有重瞳者,中国史书上记载只有三个人,虞舜、仓颉、项羽。虞舜是禅让的圣人,孝顺的圣人,而仓颉是著名文圣人,项羽则是武圣人。
仓颉,中国原始社会后期黄帝的助手。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、整理和使用,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,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。
仓颉,史皇氏,今河南南乐县西十八公里吴村人那时制定历法需要文字记载,制定神谕也需要行文,因此,仓颉应是颛顼部族人。他“生于斯,葬于斯”,故造书台北有仓颉陵墓。
这位史前传说人物,在我国古代战国以前的典藉中都从未提及。最早提及仓颉者,是战国时期的荀卿。其后是《吕氏春秋》和《韩非子》,在荀子“故好书者众矣,而仓颉独传者,一也”的基础上,又有所引申,其主要观点是“仓颉作书”。汉朝后,在《淮南子》和《论衡》中,已从“仓颉造字”发展为“仓颉四目”,开始神化。尤其是汉朝的《纬书》又进而渲染,说仓颉“生而能书,又受河图录书,于是穷天地之变,仰视奎星圜曲之势,俯察鱼文鸟羽,山川指掌,而创文字”。以后愈演愈神奇,发展为仓颉是“黄帝的史官”等传说。黄帝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一,当时没有国家机器,可见“史官”之说,显然是后人用后代国家机器的职官名称套用于史前传说人物的结果。
相传,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,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、屯里食物的多少。可慢慢的,牲口、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、变化,光凭脑袋记不住了。仓颉犯难了。
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,先是在绳子上打结,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,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。但时间一长久,就不奏效了。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,而减少数目时,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。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,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,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。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,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。这法子顶管用,一连用了好几年。
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,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,年年祭祀的次数,回回狩猎的分配,部落人丁的增减,也统统叫仓颉管。仓颉又犯愁了:仅凭着添绳子、挂贝壳已不抵事了。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?
这天,他参加集体狩猎,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,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。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,说有羚羊;一个老人要往北,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;一个老人偏要往西,说有两只老虎,不及时打死,就会错过了机会。仓颉一问,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。仓颉心中猛然一喜: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,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?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,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。果然,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。
黄帝知道后,大加赞赏,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。渐渐地,这些符号的用法,全推广开了。就这么,形成了文字。黄帝赐封他为“仓”姓,以示“君上一人,人下一君”之意。
仓颉造了字,黄帝十分器重他,人人都称赞他,他的名声越来越大。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,眼睛慢慢向上移,移到头顶心里去了,什么人也看不起,造的字也马虎起来。
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,黄帝很恼火。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。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?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。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,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。老人沉吟了一会,独自去找仓颉了。
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,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,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。仓颉讲完,别人都散去了,唯独这老人不走,还坐在老地方。仓颉有点好奇,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。
老人说:“仓颉啊,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,可我人老眼花,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,你肯不肯再教教我?”
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,都这样尊重他,很高兴,催他快说。
老人说:“你造的‘马’字,‘驴’字,‘骡’字,都有四条腿吧?,而牛也有四条腿,你造出来的‘牛’字怎么没有四条腿,只剩下一条尾巴呢?”
仓颉一听,心里有点慌了:自己原先造“鱼”字时,是写成“牛”样的,造“牛”字时,是写成“鱼”样的。都怪自己粗心大意,竟然教颠倒了。
老人接着又说:“你造的‘重’字,是说有千里之远,应该念出远门的‘出’字,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‘重’字。反过来,两座山合在一起的‘出’字,本该为重量的‘重’字,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‘出’字。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,只好来请教你了。”
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,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。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,传遍了天下,改都改不了。他连忙跪下,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。
老人拉着仓颉的手,诚挚地说:“仓颉啊,你创造了字,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,传下去,你做了件大好事,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。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!”
从此以后,仓颉每造一个字,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,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,一点也不敢粗心。大家都说好,才定下来,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。
仓颉庙,是中国境内唯一仅存的纪念文字发明创造的庙宇,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。位于白水县城东北三十五公里处的史官乡,地处黄龙山脉的南麓,地形南低北高,属较为平缓的塬坡地。庙东一里多为武庄村,相传仓颉生前曾在此村生活居住过;庙南一里余为史官村,是后人为纪念仓颉,以其官职为村名;庙西北方向约五里为地彭衙村,是古白水县衙所在地;庙西南方向约二十公里有扬武村,是仓颉的出生地。
仓颉庙历史悠久,根据史料记载,早在东汉延熹年间已有“建庙之举”并形成一定规模。所以,有文字可考的庙史已有一千八百余年,无文字记载的历史,据民间传说,则可上溯至黄帝时代。
仓颉庙区占地十七亩,基本形状为长方形。庙墙内南北长一百四十余米,东西宽约四十八米,北边较南边略宽之,占地约十亩。
仓颉庙内建筑,沿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为照壁、山门、东西戏楼、前殿、钟鼓楼、报厅、正殿、后殿及东西厢房,共计七十间。紧贴后殿为仓颉墓冢和墓园。庙内现存建筑年代多为元、明、清三朝代,其装饰华丽,地方色彩浓厚。
仓颉庙内历代碑石众多,虽经战乱多有散失,现保存的仍有十八通,阵列于前殿之内。其中仓圣鸟迹书碑,至今字、碑均保存完好。石碑年代从东汉起,历魏、五胡十六国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至民国。早期的有东汉延熹五年《仓颉庙碑》、是金石学上的珍品,五胡十六国时的《广武将军碑》、唐《仓公碑》、宋代《大宋仓公碑》等。近代有于右于仁先生、陶峙岳将军、朱庆澜将军题写的匾额、对联等留存于庙内殿堂之上。
解放战争时期,西北人民野战军司令部在此整训干部。彭德怀、贺龙曾亲瞻庙容并严令保护,题写“保护文物古迹,任何人不得随意破坏”的命令。
庙院内古柏参天、郁郁葱葱,生长茂盛,东汉延熹五年之“仓颉庙碑”即载当时“庙内古柏郁郁葱葱”。共计有古柏46株,古槐十余株,枝叶覆盖交通,虬枝盘旋,各具姿态,因各得其名,分别名曰:“二龙戏珠”、“丹凤朝阳”、“奎星点元”、“青龙戏柏”、“兽龙戏牡丹”、“狮子”、“宝莲灯”、“龙爪柏”、“柏抱槐”等。其中的“奎星点元”为汉前古柏,高达十七米,树围七米二五。冢上还有一柏,枝杆四出轮流荣枯,称之为“转枝柏”,誉为奇观。庙内西南隅一古柏,中空生槐,槐长柏壁,抱槐生长,名“柏抱槐”。两树枝粗中茂,堪称庙内一景。庙院内古柏,整体树龄年代久远,树形奇异,与陕西黄陵、曲阜孔庙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庙柏树群。
仓颉的后裔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,称仓颉氏、苍颉氏,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仓氏、苍氏。
第二个渊源:源于姬姓,出自上古颛顼帝的后裔仓舒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
在史籍《通志·氏族略》中记载:“八恺仓之后,汉有江夏太守仓英,望出武陵。”
昔高阳氏颛顼帝有才子八人,世得其利,谓之“八恺”。高阳氏是继黄帝以后又一个杰出首领。传统的记载说他是华夏族人的祖先,可是又有其他古书记载说他生在东方,或说他的后裔在南方,或说他的子孙在西方,也有说他是北方民族的祖先。
高辛氏有才子十六人,世谓之“八凯八元”。
据史籍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记载:“舜臣尧,举八恺,使主后土,以揆百事,莫不时序,地平天成。”孔颖达疏:“恺,和也,言其和於物也”。在史籍《旧唐书·韦凑传》中记载:“八凯、五臣,良佐也。举八恺,无不时序,地平天成。”
高辛氏的才子八人为:苍舒、隤敳、梼戭、大临、尨降、庭坚、仲容、叔达,即垂、益、禹、皋陶之伦,庭坚则皋陶之字,其齐圣广渊,明允笃诚,天下之民谓之“八恺”。
高辛氏另外还有才子八人为:伯奋、仲堪、叔献、季仲、伯虎、仲熊、叔豹、季狸,忠肃共懿,宣慈惠和,天下之民谓之“八元”。
此十六族世济其美,不陨其名。颛顼帝举八恺使主后土,以揆百事,无不时序,地平天成;又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,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,内平外成。此谓之八元、八恺,齐聚华夏之庭。至是臣下民众皆服。
苍舒,为“八恺”之首,为人沉稳大度,智慧绝伦,曾指挥颛顼部落联盟在伊河岸边彻底击败共工,还发明了象棋。
苍舒的后裔子孙,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,称苍舒氏,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仓氏、苍氏、舒氏等。
第三个渊源:源于姬姓,出自周王朝仓库官之后裔,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。
周朝时期,有仓人、仓吏,为姬姓王族亲族所当,隶属地官所辖,掌管谷物入藏,职如禀人。在典籍《周礼·地官》中记载:“仓人,掌粟之入藏。”其实九谷尽藏,以粟为主。
在仓人的后裔子孙中,有以祖上官职称谓为姓氏者,称仓氏。
第四个渊源:源于官位,出自汉朝时期官库管理官,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。
汉文帝刘恒(公元前202~前157年)执政时期设有仓部,以仓曹参军为首,掌管国家粮库,官位六品,秩四百石,兼管仓储、租赋、财货、市场等事,隶属于六尚部(汉朝初期设尚书、尚冠、尚衣、尚食、尚浴、尚席,称“六尚部”。汉武帝时因系近臣,地位渐高。汉成帝置尚书五人,晋升秩六百石,分掌三公曹、常侍曹、二千石曹、户曹、主客曹,职权始重)。
自汉文帝始,在各郡、州亦设有仓曹史,负责掌管各郡之官家仓库
在仓曹参军、仓曹史的后裔子孙中,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,分别称仓氏、库氏。
第五个渊源:源于官位,出自隋、唐时期官库管理官仓督,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。
在隋朝时期开始,朝廷在各郡、县设有仓督一官,郡级仓库统领称“仓督”,县级仓库统领称“司仓”,专职负责掌管国库之县属仓库。其权责可越过郡、县之令而直接对中央王朝负责,因此,权力颇重。到唐朝时期,沿袭隋朝官制,不过改称“仓部侍郎”。
在仓督、司仓、仓部侍郎的后裔子孙中,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,称仓氏、督氏。
第六个渊源:源于官位,出自金国时期官库管理官仓使,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。
金国时期,中央政府仿宋朝政制,在州、县各设仓使官位,正使官秩为正八品,副使官秩为正九品,负责掌管仓禀积粮、受纳租税、支给俸禄等事宜,其下属吏员有攒典、仓子等。仓使皆清一色的女真族人,由金国朝廷户部指派,各州、县之令不得干预其作业。
在仓使的后裔子孙中,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,汉化称仓氏。
第七个渊源:源于满族,出自明朝时期女真族,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。
据史籍《清朝通志·氏族略·满洲八旗姓》记载:
①满族苍马尔纪氏,满语为Tsangmargi Hala,世居黑龙江沿岸地区、碧新(今俄罗斯比金西比金河口),后冠汉姓为仓氏、马氏、纪氏。
②满族萨克达氏,源出巴雅拉氏,属于觉罗氏的分支,后以地为氏,满语为Sakda Hala,汉义“苍老”,世居宁古塔(今黑龙江宁安)、阿扈河(今黑龙江宁安南六十公里处)、叶赫(今吉林四平)、萨克达(今辽宁抚顺峡河流域)、赫图阿拉(今辽宁新宾永陵镇)、那木都鲁(今俄罗斯滨海地区)、德里倭赫(今辽宁抚顺浑河流域)、黑龙江等地,后冠汉姓多为苍氏、仓氏、麻氏、骆氏、李氏、祖氏、高氏、海氏、萨氏、里氏、陈氏、罗氏、老氏、英氏、印氏、巴氏、色氏、臧氏、礼氏、佟氏、陀氏、翁氏等。
据史籍《清朝通志·氏族略·附载满洲八旗姓》记载:满族仓佳氏,满语为Tsanggiya Hala,世居松花江沿岸地区。后冠汉姓为仓氏。
得姓始祖:仓舒。
仓氏起源湖南,据史籍《风俗通》记载,高阳才子仓舒,仓氏本于此。在史籍《通志·氏族略》中记载,八恺仓之以后,汉有江夏太守仓英,望出武陵。由此可知,仓氏是传自三千多年前颛顼帝的著名才子仓舒。“八恺”仓舒为八恺之中的老大,所享的寿祚很长,一直到禹舜君临天下,还曾祯举之使主后土,以撰百事,他的后世子孙即以仓为姓,称为仓氏。故仓氏皆奉仓舒为得姓始祖。
二、分布
今山东省的临沭县,河南省的开封市,广东省的广州市,江苏省宿迁市、香港特别行政区、台湾省的花莲县等地,均有仓氏族人分布。
三、历史名人
苍 葛:周朝时期阳樊人,襄王以阳樊温原攒茅之田与晋,阳樊不服,晋师围之。苍葛大呼道:“德以柔中国,刑以威四夷。宜吾不敢服也,此谁非王之亲姻,其俘之也,乃出其民。 ”
苍 舒:又作仓舒,上古高阳氏八才子之一。据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记载八人是:苍舒、隤(Tuí 颓)敳(ái 挨)、梼戭(Yǎn 演)、大临、尨(Máng 忙)降、庭坚、仲容、叔达。都是治世能臣,他们帮助尧处理国家大事,政绩很好。齐、圣、广、渊、明、允、笃、诚,天下之民,谓之八恺”,孔颖达疏:“恺,和也”言其和于物也。仓舒为八人之中的老大,所享的寿祚很长,一直到禹舜君临天下,还曾祯举之使主后土,以撰百事,他的后世子孙即以仓为姓,亦称仓氏。
苍 颉:又作“仓颉”,是古代神话人物,相传为黄帝史官,文字发明家,观鸟兽之迹,体类象形而制字,以代结绳之政,后世奉为神。古籍亦有将苍颉作“仓颉”的,《汉书·艺文志》及东汉延熹五年这苍颉庙碑,均明书“苍颉”。壁画中苍颉形象为六目(传说为四目)老翁,浓眉深目,躬身谦和,使人感到智慧无穷。
苍 英:汉代人,曾官江夏太守,后其子孙遂为江夏人。
仓 慈:三国时期敦煌太守,百姓对他是清官还是贪官议论纷纷。一日,贫民王老汉状告当地一霸张财主,强买他的土地,强纳他女儿小兰为妾,小兰不堪受辱而跳河,至今下落不明。张财主在堂上百般抵赖,退堂后还指使同僚对仓慈行贿。仓慈为查明真相,微服私访,得知当地财主一贯欺压百姓,歧视胡人,强买、强卖,小兰原先已与胡人二虎相爱,张财主横刀夺爱,逼得小兰无奈投河的事实。第二次升堂,仓慈巧妙地惩治了张财主,把他行贿的钱用于二虎和被二虎所救的小兰的婚礼上,并且颁布了均田赋、保护工商的新法令,大快人心,使敦煌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。
仓 振:元朝人,他因为“谕降徭”,帖然向化,而著称,曾帮助瑶族百姓学习文化,并在驿道两旁种植松树、榕树,以便行者,为后人称颂。这样造福于民的好官,当然会被老百姓感念不已。
四、郡望堂号
1、郡望
武陵郡:汉高帝置,治所在义陵,今湖南省境内溆浦县南。
2、堂号
创文堂:出自上古时黄帝史官仓颉,据说仓颉出生时很奇特神圣,有四目能观鸟兽之迹,遂按鸟兽之形态而创造象形文字,以取代能结绳记事的旧法。“仓颉造字”一说久而流传,仓姓人家遂以“创文”为堂号,一直沿用至今。
此外,苍(仓)姓的主要堂号有:“武陵堂”、等。
五.字辈排行:
苍氏一支字辈:“显守监江敬怀奉天子国德灿涌涛文孟圣永南光生泉芳荣”。
六.家乘谱牒:
山西夏县西蓝族苍氏谱书一卷,(民国)苍恩洪纂,民国二十六年(公元1937年)木刻活字印本复制本。现被收藏在辽宁省瓦房店市档案馆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苍(仓)姓宗祠通用对联】
〖苍(仓)姓宗祠四言通用联〗
姓启帝裔;
望出武陵。
——佚名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指苍(仓)姓的源流和郡望。(见上题头《一、姓氏源流》和《四、郡望堂号》介绍)
符分江夏;
字创轩辕。
——佚名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汉代人苍英,曾任江夏太守。符,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兵调将用的凭证。下联典指传说中黄帝轩辕氏的史官苍颉(又作“仓颉”),汉字的创造者。相传他生而神奇,有四只眼,观鸟兽之迹,而创制汉字。
符分江夏;
德被敦煌。
——佚名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苍(仓)姓宗祠“创文堂”堂联。上联典指汉·苍英。下联典指三国敦煌太守仓慈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苍(仓)姓宗祠六言通用联〗
名著千秋之后;
才推八恺之先。
——佚名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指上古高阳氏才子苍(仓)舒,为“八恺”之一。
万世文字之祖;
一时慈惠之良。
——佚名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黄帝时左史仓颉,观鸟兽之迹,体类象形而制文字。下联典指元代仓振,知新州,一郡向化。又于驿路夹植榕松,以便行人,人皆歌颂之。
万世文字之祖;
一时慈惠之家。
——佚名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同上。此联为苍(仓)姓宗祠“创文堂”堂联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苍(仓)姓宗祠七言通用联〗
明月达聪兆四体;
观天察地赞三才。
——佚名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陕西省白水县史官乡苍王庙联(1),庙祀苍(仓)颉。白水苍王庙亦称仓颉庙,历史悠久,根据史料记载,早在东汉延熹年间已有“建庙之举”并形成一定规模。所以,有文字可考的庙史已有1800余年,无文字记载的历史,据民间传说,则可上溯到黄帝时代。白水仓颉庙内历代碑石众多,虽然战乱多有散失,现保存的仍有18通,陈列于前殿之内。年代从东汉起,历魏、五胡十六国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至民国。早期的有东汉延熹五年《仓颉庙碑》、五胡十六国时的《广武将军碑》、唐《仓公碑》、宋代《大宋仓公碑》等。近代有于右任先生,陶峙岳将军,朱庆澜将军题写的匾额,对联等存于庙内殿堂之上。白水仓颉庙占地17亩,基本形状为长方形。庙内南北长140余米,东西宽约为48米。庙东侧为史官乡至孙家山的公路,西边为一条宽10米,深约2米的沟壑。白水仓颉庙原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苍(仓)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〗
太守仁恩,数年布德;
高阳才子,八恺居先。
——佚名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三国魏仓慈官敦煌太守,临政数年,抑强扶弱,民怀其德。尧时有八个才德之士,称做“八恺”,都是高阳氏的后代,苍舒即为“八恺”之一。
夫子既圣矣,为人臣史载笔;
后世有述焉,今天下书同文。
——王寿田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王寿田集句题仓颉庙联。
明四目,别六书,万世文字之祖;
运一心,赞两仪,千古士儒之题。
——佚名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陕西省白水县史官乡苍王庙联(2)。今之仓颉庙,高垣厚墙,格局完整。仓颉庙的建筑,主体有山门、东西戏楼、前殿、报厅、中殿、寝殿、钟鼓楼、东西厢房等。元代修建的寝殿,以蒿木为前殿大檩,长16米,粗55厘米,径匀体直,世所罕见。殿内原供泥胎粉身的仓颉像,四目灵光,有“雕塑史上一杰作”之誉,可惜“文革”时被毁。1991年民间聚资重塑。紧贴后殿为仓颉墓冢和墓园。仓颉墓,圆锥形,围以六角形砖砌花墙。登于墓顶四望,不远处的黄帝陵使人肃穆,一种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。墓园围墙北端有民国时修建的窑洞一排十余孔。庙内现存建筑的年代多为元明清三朝代,其装饰华丽,地方色彩浓厚。仓颉庙的三门,它是庙内唯一的叠式建筑,下层内涵四窑洞,外开明三门;上层是门楼、南北两面为雕花木制檐屏通风采光。紧贴三门建有两座戏楼,这在中国为数众多的祠庙中,是绝无仅有的现象。
首韧生风,飞雾精华,光照日月;
宏开纬地,经天事业,勋满乾坤。
——佚名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陕西省白水县史官乡苍王庙联(3)。
明四目而制六书,万世文字之祖;
运一心以赞两仪,千古士儒之师。
——佚名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陕西省白水县史官乡苍王庙联(4),比(2)联仅多一字。
苍天写葬生躬于阳武,俾传六书字法;
黄帝赤葵仙骨于利乡,命享万代香坛。
——佚名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陕西省白水县史官乡苍王庙联(5)。
一画本天开,破上古洪荒,草昧无须绳更结;
六书随世换,供后人摹写,英雄未免笔难投。
——清·彭玉麟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此为联清彭玉麟题浙江省杭州市吴山仓(颉)圣庙联。
上古结绳,惟轩辕史官,察见帝迹,克继庖牺而圣;
新祠释奠,愿湖湘辟彦,搜罗钟鼎,勤研洨长之书。
——佚名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陕西省白水县史官乡苍王庙联(6)。仓颉庙院内古树参天,郁郁葱葱,生长茂盛。仓颉庙里有48棵古柏树,树龄均已上了千年。仓颉庙古柏是我国三大古柏群之一,这里的古柏论起年龄来,可比山东曲阜孔庙、黄帝陵的古柏都长寿,居我国三大古柏群之首。48珠古柏都有漂亮的名字和动人的传说。以年龄最大的仓颉手植柏“奎星点元”为首,从庙门口的“惊贼柏”,西北角围墙外的“不进柏”,到庙里面的喜鹊柏、柏抱槐、青龙柏、白虎柏、猴头柏、蛇身柏、凤鸣柏、孔雀开屏、二龙戏珠、干枝梅、宝莲灯等,千姿百态,妙趣横生。庙内石碑多座,皆是书法史上名贵宝物。今存碑16通,尤以《仓圣鸟迹书碑》最为珍贵。该碑立于清乾隆十九年十月(1754年)。碑面所镌28字由白水知县梁擅长摹写。立石于清乾隆十九年(1754年)冬,共28字,重现了象形文字的原貌,这28字相传为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之本形。字形若图若画,不易辨认。好在上海书店1984年翻印的宋代王著《淳化阁帖》已经破译为:戊己甲乙,居首共友,所止列世,式气光名,左互X家,受赤水尊,戈矛釜芾”。其中《广武将军碑》曾失落千年。于右任先生于1920年得见其碑拓,喜曰:“千年出土光腾射”、“老见异物眼复明”,挥毫大书《文化祖庙》四字并让刻成大匾,悬于庙中。
古文仰作家,论周孔神灵,也当瞻拜门墙,于此同来问字;
大笔惊雄鬼,除梵卢伯仲,可以别开径术,其他未敢抗衡。
——清·陈桐阶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清末湖南省大庸县人陈桐阶题仓颉庙联。
上溯羲皇画八卦时,文字权舆,秦而篆,汉而隶;任后来缣素流传,不外六书体例;
高踞吴山第一峰顶,川原环抱,江为襟,湖为带;看从此菁华大启,振兴两浙人材。
——清·俞樾题浙江省杭州市吴山仓[颉]圣庙(31+31=62字)
仓颉庙在杭州吴山第一峰,是祭祀我国古代传说的汉字创造者仓颉的。该庙始建于隋唐以前,明清两代都曾重新修建。今已不存。上联“羲皇”,即伏羲,我国传说中的古皇帝。“八卦”,《周易》中的八种符号,相传为伏羲所作。“权舆”,起始。“缣素”,白绢,供作书画用。“六书”,汉代学者许慎分析小篆的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条例:指事、象形、形声、会意、转注、假借。下联“江为襟”,江,指钱塘江,钱塘江如吴山的衣襟。“湖为带”,湖,指西湖。西湖如吴山的衣带。以“襟”、“带”作比,形象之极。
一.姓氏渊源:
第一个渊源:源于姬姓,出自黄帝史官仓颉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
仓颉,为黄帝时期的史官,复姓侯刚,名仓颉,一名苍颉,是汉字的发明和创始人。
在传说中,仓颉生有“双瞳四目”。目有重瞳者,中国史书上记载只有三个人,虞舜、仓颉、项羽。虞舜是禅让的圣人,孝顺的圣人,而仓颉是著名文圣人,项羽则是武圣人。
仓颉,中国原始社会后期黄帝的助手。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、整理和使用,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,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。
仓颉,史皇氏,今河南南乐县西十八公里吴村人那时制定历法需要文字记载,制定神谕也需要行文,因此,仓颉应是颛顼部族人。他“生于斯,葬于斯”,故造书台北有仓颉陵墓。
这位史前传说人物,在我国古代战国以前的典藉中都从未提及。最早提及仓颉者,是战国时期的荀卿。其后是《吕氏春秋》和《韩非子》,在荀子“故好书者众矣,而仓颉独传者,一也”的基础上,又有所引申,其主要观点是“仓颉作书”。汉朝后,在《淮南子》和《论衡》中,已从“仓颉造字”发展为“仓颉四目”,开始神化。尤其是汉朝的《纬书》又进而渲染,说仓颉“生而能书,又受河图录书,于是穷天地之变,仰视奎星圜曲之势,俯察鱼文鸟羽,山川指掌,而创文字”。以后愈演愈神奇,发展为仓颉是“黄帝的史官”等传说。黄帝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一,当时没有国家机器,可见“史官”之说,显然是后人用后代国家机器的职官名称套用于史前传说人物的结果。
相传,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,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、屯里食物的多少。可慢慢的,牲口、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、变化,光凭脑袋记不住了。仓颉犯难了。
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,先是在绳子上打结,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,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。但时间一长久,就不奏效了。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,而减少数目时,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。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,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,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。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,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。这法子顶管用,一连用了好几年。
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,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,年年祭祀的次数,回回狩猎的分配,部落人丁的增减,也统统叫仓颉管。仓颉又犯愁了:仅凭着添绳子、挂贝壳已不抵事了。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?
这天,他参加集体狩猎,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,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。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,说有羚羊;一个老人要往北,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;一个老人偏要往西,说有两只老虎,不及时打死,就会错过了机会。仓颉一问,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。仓颉心中猛然一喜: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,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?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,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。果然,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。
黄帝知道后,大加赞赏,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。渐渐地,这些符号的用法,全推广开了。就这么,形成了文字。黄帝赐封他为“仓”姓,以示“君上一人,人下一君”之意。
仓颉造了字,黄帝十分器重他,人人都称赞他,他的名声越来越大。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,眼睛慢慢向上移,移到头顶心里去了,什么人也看不起,造的字也马虎起来。
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,黄帝很恼火。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。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?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。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,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。老人沉吟了一会,独自去找仓颉了。
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,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,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。仓颉讲完,别人都散去了,唯独这老人不走,还坐在老地方。仓颉有点好奇,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。
老人说:“仓颉啊,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,可我人老眼花,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,你肯不肯再教教我?”
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,都这样尊重他,很高兴,催他快说。
老人说:“你造的‘马’字,‘驴’字,‘骡’字,都有四条腿吧?,而牛也有四条腿,你造出来的‘牛’字怎么没有四条腿,只剩下一条尾巴呢?”
仓颉一听,心里有点慌了:自己原先造“鱼”字时,是写成“牛”样的,造“牛”字时,是写成“鱼”样的。都怪自己粗心大意,竟然教颠倒了。
老人接着又说:“你造的‘重’字,是说有千里之远,应该念出远门的‘出’字,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‘重’字。反过来,两座山合在一起的‘出’字,本该为重量的‘重’字,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‘出’字。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,只好来请教你了。”
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,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。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,传遍了天下,改都改不了。他连忙跪下,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。
老人拉着仓颉的手,诚挚地说:“仓颉啊,你创造了字,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,传下去,你做了件大好事,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。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!”
从此以后,仓颉每造一个字,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,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,一点也不敢粗心。大家都说好,才定下来,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。
仓颉庙,是中国境内唯一仅存的纪念文字发明创造的庙宇,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。位于白水县城东北三十五公里处的史官乡,地处黄龙山脉的南麓,地形南低北高,属较为平缓的塬坡地。庙东一里多为武庄村,相传仓颉生前曾在此村生活居住过;庙南一里余为史官村,是后人为纪念仓颉,以其官职为村名;庙西北方向约五里为地彭衙村,是古白水县衙所在地;庙西南方向约二十公里有扬武村,是仓颉的出生地。
仓颉庙历史悠久,根据史料记载,早在东汉延熹年间已有“建庙之举”并形成一定规模。所以,有文字可考的庙史已有一千八百余年,无文字记载的历史,据民间传说,则可上溯至黄帝时代。
仓颉庙区占地十七亩,基本形状为长方形。庙墙内南北长一百四十余米,东西宽约四十八米,北边较南边略宽之,占地约十亩。
仓颉庙内建筑,沿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为照壁、山门、东西戏楼、前殿、钟鼓楼、报厅、正殿、后殿及东西厢房,共计七十间。紧贴后殿为仓颉墓冢和墓园。庙内现存建筑年代多为元、明、清三朝代,其装饰华丽,地方色彩浓厚。
仓颉庙内历代碑石众多,虽经战乱多有散失,现保存的仍有十八通,阵列于前殿之内。其中仓圣鸟迹书碑,至今字、碑均保存完好。石碑年代从东汉起,历魏、五胡十六国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至民国。早期的有东汉延熹五年《仓颉庙碑》、是金石学上的珍品,五胡十六国时的《广武将军碑》、唐《仓公碑》、宋代《大宋仓公碑》等。近代有于右于仁先生、陶峙岳将军、朱庆澜将军题写的匾额、对联等留存于庙内殿堂之上。
解放战争时期,西北人民野战军司令部在此整训干部。彭德怀、贺龙曾亲瞻庙容并严令保护,题写“保护文物古迹,任何人不得随意破坏”的命令。
庙院内古柏参天、郁郁葱葱,生长茂盛,东汉延熹五年之“仓颉庙碑”即载当时“庙内古柏郁郁葱葱”。共计有古柏46株,古槐十余株,枝叶覆盖交通,虬枝盘旋,各具姿态,因各得其名,分别名曰:“二龙戏珠”、“丹凤朝阳”、“奎星点元”、“青龙戏柏”、“兽龙戏牡丹”、“狮子”、“宝莲灯”、“龙爪柏”、“柏抱槐”等。其中的“奎星点元”为汉前古柏,高达十七米,树围七米二五。冢上还有一柏,枝杆四出轮流荣枯,称之为“转枝柏”,誉为奇观。庙内西南隅一古柏,中空生槐,槐长柏壁,抱槐生长,名“柏抱槐”。两树枝粗中茂,堪称庙内一景。庙院内古柏,整体树龄年代久远,树形奇异,与陕西黄陵、曲阜孔庙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庙柏树群。
仓颉的后裔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,称仓颉氏、苍颉氏,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仓氏、苍氏。
第二个渊源:源于姬姓,出自上古颛顼帝的后裔仓舒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
在史籍《通志·氏族略》中记载:“八恺仓之后,汉有江夏太守仓英,望出武陵。”
昔高阳氏颛顼帝有才子八人,世得其利,谓之“八恺”。高阳氏是继黄帝以后又一个杰出首领。传统的记载说他是华夏族人的祖先,可是又有其他古书记载说他生在东方,或说他的后裔在南方,或说他的子孙在西方,也有说他是北方民族的祖先。
高辛氏有才子十六人,世谓之“八凯八元”。
据史籍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记载:“舜臣尧,举八恺,使主后土,以揆百事,莫不时序,地平天成。”孔颖达疏:“恺,和也,言其和於物也”。在史籍《旧唐书·韦凑传》中记载:“八凯、五臣,良佐也。举八恺,无不时序,地平天成。”
高辛氏的才子八人为:苍舒、隤敳、梼戭、大临、尨降、庭坚、仲容、叔达,即垂、益、禹、皋陶之伦,庭坚则皋陶之字,其齐圣广渊,明允笃诚,天下之民谓之“八恺”。
高辛氏另外还有才子八人为:伯奋、仲堪、叔献、季仲、伯虎、仲熊、叔豹、季狸,忠肃共懿,宣慈惠和,天下之民谓之“八元”。
此十六族世济其美,不陨其名。颛顼帝举八恺使主后土,以揆百事,无不时序,地平天成;又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,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,内平外成。此谓之八元、八恺,齐聚华夏之庭。至是臣下民众皆服。
苍舒,为“八恺”之首,为人沉稳大度,智慧绝伦,曾指挥颛顼部落联盟在伊河岸边彻底击败共工,还发明了象棋。
苍舒的后裔子孙,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,称苍舒氏,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仓氏、苍氏、舒氏等。
第三个渊源:源于姬姓,出自周王朝仓库官之后裔,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。
周朝时期,有仓人、仓吏,为姬姓王族亲族所当,隶属地官所辖,掌管谷物入藏,职如禀人。在典籍《周礼·地官》中记载:“仓人,掌粟之入藏。”其实九谷尽藏,以粟为主。
在仓人的后裔子孙中,有以祖上官职称谓为姓氏者,称仓氏。
第四个渊源:源于官位,出自汉朝时期官库管理官,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。
汉文帝刘恒(公元前202~前157年)执政时期设有仓部,以仓曹参军为首,掌管国家粮库,官位六品,秩四百石,兼管仓储、租赋、财货、市场等事,隶属于六尚部(汉朝初期设尚书、尚冠、尚衣、尚食、尚浴、尚席,称“六尚部”。汉武帝时因系近臣,地位渐高。汉成帝置尚书五人,晋升秩六百石,分掌三公曹、常侍曹、二千石曹、户曹、主客曹,职权始重)。
自汉文帝始,在各郡、州亦设有仓曹史,负责掌管各郡之官家仓库
在仓曹参军、仓曹史的后裔子孙中,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,分别称仓氏、库氏。
第五个渊源:源于官位,出自隋、唐时期官库管理官仓督,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。
在隋朝时期开始,朝廷在各郡、县设有仓督一官,郡级仓库统领称“仓督”,县级仓库统领称“司仓”,专职负责掌管国库之县属仓库。其权责可越过郡、县之令而直接对中央王朝负责,因此,权力颇重。到唐朝时期,沿袭隋朝官制,不过改称“仓部侍郎”。
在仓督、司仓、仓部侍郎的后裔子孙中,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,称仓氏、督氏。
第六个渊源:源于官位,出自金国时期官库管理官仓使,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。
金国时期,中央政府仿宋朝政制,在州、县各设仓使官位,正使官秩为正八品,副使官秩为正九品,负责掌管仓禀积粮、受纳租税、支给俸禄等事宜,其下属吏员有攒典、仓子等。仓使皆清一色的女真族人,由金国朝廷户部指派,各州、县之令不得干预其作业。
在仓使的后裔子孙中,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,汉化称仓氏。
第七个渊源:源于满族,出自明朝时期女真族,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。
据史籍《清朝通志·氏族略·满洲八旗姓》记载:
①满族苍马尔纪氏,满语为Tsangmargi Hala,世居黑龙江沿岸地区、碧新(今俄罗斯比金西比金河口),后冠汉姓为仓氏、马氏、纪氏。
②满族萨克达氏,源出巴雅拉氏,属于觉罗氏的分支,后以地为氏,满语为Sakda Hala,汉义“苍老”,世居宁古塔(今黑龙江宁安)、阿扈河(今黑龙江宁安南六十公里处)、叶赫(今吉林四平)、萨克达(今辽宁抚顺峡河流域)、赫图阿拉(今辽宁新宾永陵镇)、那木都鲁(今俄罗斯滨海地区)、德里倭赫(今辽宁抚顺浑河流域)、黑龙江等地,后冠汉姓多为苍氏、仓氏、麻氏、骆氏、李氏、祖氏、高氏、海氏、萨氏、里氏、陈氏、罗氏、老氏、英氏、印氏、巴氏、色氏、臧氏、礼氏、佟氏、陀氏、翁氏等。
据史籍《清朝通志·氏族略·附载满洲八旗姓》记载:满族仓佳氏,满语为Tsanggiya Hala,世居松花江沿岸地区。后冠汉姓为仓氏。
得姓始祖:仓舒。
仓氏起源湖南,据史籍《风俗通》记载,高阳才子仓舒,仓氏本于此。在史籍《通志·氏族略》中记载,八恺仓之以后,汉有江夏太守仓英,望出武陵。由此可知,仓氏是传自三千多年前颛顼帝的著名才子仓舒。“八恺”仓舒为八恺之中的老大,所享的寿祚很长,一直到禹舜君临天下,还曾祯举之使主后土,以撰百事,他的后世子孙即以仓为姓,称为仓氏。故仓氏皆奉仓舒为得姓始祖。
二、分布
今山东省的临沭县,河南省的开封市,广东省的广州市,江苏省宿迁市、香港特别行政区、台湾省的花莲县等地,均有仓氏族人分布。
三、历史名人
苍 葛:周朝时期阳樊人,襄王以阳樊温原攒茅之田与晋,阳樊不服,晋师围之。苍葛大呼道:“德以柔中国,刑以威四夷。宜吾不敢服也,此谁非王之亲姻,其俘之也,乃出其民。 ”
苍 舒:又作仓舒,上古高阳氏八才子之一。据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记载八人是:苍舒、隤(Tuí 颓)敳(ái 挨)、梼戭(Yǎn 演)、大临、尨(Máng 忙)降、庭坚、仲容、叔达。都是治世能臣,他们帮助尧处理国家大事,政绩很好。齐、圣、广、渊、明、允、笃、诚,天下之民,谓之八恺”,孔颖达疏:“恺,和也”言其和于物也。仓舒为八人之中的老大,所享的寿祚很长,一直到禹舜君临天下,还曾祯举之使主后土,以撰百事,他的后世子孙即以仓为姓,亦称仓氏。
苍 颉:又作“仓颉”,是古代神话人物,相传为黄帝史官,文字发明家,观鸟兽之迹,体类象形而制字,以代结绳之政,后世奉为神。古籍亦有将苍颉作“仓颉”的,《汉书·艺文志》及东汉延熹五年这苍颉庙碑,均明书“苍颉”。壁画中苍颉形象为六目(传说为四目)老翁,浓眉深目,躬身谦和,使人感到智慧无穷。
苍 英:汉代人,曾官江夏太守,后其子孙遂为江夏人。
仓 慈:三国时期敦煌太守,百姓对他是清官还是贪官议论纷纷。一日,贫民王老汉状告当地一霸张财主,强买他的土地,强纳他女儿小兰为妾,小兰不堪受辱而跳河,至今下落不明。张财主在堂上百般抵赖,退堂后还指使同僚对仓慈行贿。仓慈为查明真相,微服私访,得知当地财主一贯欺压百姓,歧视胡人,强买、强卖,小兰原先已与胡人二虎相爱,张财主横刀夺爱,逼得小兰无奈投河的事实。第二次升堂,仓慈巧妙地惩治了张财主,把他行贿的钱用于二虎和被二虎所救的小兰的婚礼上,并且颁布了均田赋、保护工商的新法令,大快人心,使敦煌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。
仓 振:元朝人,他因为“谕降徭”,帖然向化,而著称,曾帮助瑶族百姓学习文化,并在驿道两旁种植松树、榕树,以便行者,为后人称颂。这样造福于民的好官,当然会被老百姓感念不已。
四、郡望堂号
1、郡望
武陵郡:汉高帝置,治所在义陵,今湖南省境内溆浦县南。
2、堂号
创文堂:出自上古时黄帝史官仓颉,据说仓颉出生时很奇特神圣,有四目能观鸟兽之迹,遂按鸟兽之形态而创造象形文字,以取代能结绳记事的旧法。“仓颉造字”一说久而流传,仓姓人家遂以“创文”为堂号,一直沿用至今。
此外,苍(仓)姓的主要堂号有:“武陵堂”、等。
五.字辈排行:
苍氏一支字辈:“显守监江敬怀奉天子国德灿涌涛文孟圣永南光生泉芳荣”。
六.家乘谱牒:
山西夏县西蓝族苍氏谱书一卷,(民国)苍恩洪纂,民国二十六年(公元1937年)木刻活字印本复制本。现被收藏在辽宁省瓦房店市档案馆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苍(仓)姓宗祠通用对联】
〖苍(仓)姓宗祠四言通用联〗
姓启帝裔;
望出武陵。
——佚名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指苍(仓)姓的源流和郡望。(见上题头《一、姓氏源流》和《四、郡望堂号》介绍)
符分江夏;
字创轩辕。
——佚名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汉代人苍英,曾任江夏太守。符,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兵调将用的凭证。下联典指传说中黄帝轩辕氏的史官苍颉(又作“仓颉”),汉字的创造者。相传他生而神奇,有四只眼,观鸟兽之迹,而创制汉字。
符分江夏;
德被敦煌。
——佚名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苍(仓)姓宗祠“创文堂”堂联。上联典指汉·苍英。下联典指三国敦煌太守仓慈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苍(仓)姓宗祠六言通用联〗
名著千秋之后;
才推八恺之先。
——佚名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指上古高阳氏才子苍(仓)舒,为“八恺”之一。
万世文字之祖;
一时慈惠之良。
——佚名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黄帝时左史仓颉,观鸟兽之迹,体类象形而制文字。下联典指元代仓振,知新州,一郡向化。又于驿路夹植榕松,以便行人,人皆歌颂之。
万世文字之祖;
一时慈惠之家。
——佚名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同上。此联为苍(仓)姓宗祠“创文堂”堂联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苍(仓)姓宗祠七言通用联〗
明月达聪兆四体;
观天察地赞三才。
——佚名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陕西省白水县史官乡苍王庙联(1),庙祀苍(仓)颉。白水苍王庙亦称仓颉庙,历史悠久,根据史料记载,早在东汉延熹年间已有“建庙之举”并形成一定规模。所以,有文字可考的庙史已有1800余年,无文字记载的历史,据民间传说,则可上溯到黄帝时代。白水仓颉庙内历代碑石众多,虽然战乱多有散失,现保存的仍有18通,陈列于前殿之内。年代从东汉起,历魏、五胡十六国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至民国。早期的有东汉延熹五年《仓颉庙碑》、五胡十六国时的《广武将军碑》、唐《仓公碑》、宋代《大宋仓公碑》等。近代有于右任先生,陶峙岳将军,朱庆澜将军题写的匾额,对联等存于庙内殿堂之上。白水仓颉庙占地17亩,基本形状为长方形。庙内南北长140余米,东西宽约为48米。庙东侧为史官乡至孙家山的公路,西边为一条宽10米,深约2米的沟壑。白水仓颉庙原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苍(仓)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〗
太守仁恩,数年布德;
高阳才子,八恺居先。
——佚名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三国魏仓慈官敦煌太守,临政数年,抑强扶弱,民怀其德。尧时有八个才德之士,称做“八恺”,都是高阳氏的后代,苍舒即为“八恺”之一。
夫子既圣矣,为人臣史载笔;
后世有述焉,今天下书同文。
——王寿田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王寿田集句题仓颉庙联。
明四目,别六书,万世文字之祖;
运一心,赞两仪,千古士儒之题。
——佚名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陕西省白水县史官乡苍王庙联(2)。今之仓颉庙,高垣厚墙,格局完整。仓颉庙的建筑,主体有山门、东西戏楼、前殿、报厅、中殿、寝殿、钟鼓楼、东西厢房等。元代修建的寝殿,以蒿木为前殿大檩,长16米,粗55厘米,径匀体直,世所罕见。殿内原供泥胎粉身的仓颉像,四目灵光,有“雕塑史上一杰作”之誉,可惜“文革”时被毁。1991年民间聚资重塑。紧贴后殿为仓颉墓冢和墓园。仓颉墓,圆锥形,围以六角形砖砌花墙。登于墓顶四望,不远处的黄帝陵使人肃穆,一种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。墓园围墙北端有民国时修建的窑洞一排十余孔。庙内现存建筑的年代多为元明清三朝代,其装饰华丽,地方色彩浓厚。仓颉庙的三门,它是庙内唯一的叠式建筑,下层内涵四窑洞,外开明三门;上层是门楼、南北两面为雕花木制檐屏通风采光。紧贴三门建有两座戏楼,这在中国为数众多的祠庙中,是绝无仅有的现象。
首韧生风,飞雾精华,光照日月;
宏开纬地,经天事业,勋满乾坤。
——佚名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陕西省白水县史官乡苍王庙联(3)。
明四目而制六书,万世文字之祖;
运一心以赞两仪,千古士儒之师。
——佚名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陕西省白水县史官乡苍王庙联(4),比(2)联仅多一字。
苍天写葬生躬于阳武,俾传六书字法;
黄帝赤葵仙骨于利乡,命享万代香坛。
——佚名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陕西省白水县史官乡苍王庙联(5)。
一画本天开,破上古洪荒,草昧无须绳更结;
六书随世换,供后人摹写,英雄未免笔难投。
——清·彭玉麟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此为联清彭玉麟题浙江省杭州市吴山仓(颉)圣庙联。
上古结绳,惟轩辕史官,察见帝迹,克继庖牺而圣;
新祠释奠,愿湖湘辟彦,搜罗钟鼎,勤研洨长之书。
——佚名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陕西省白水县史官乡苍王庙联(6)。仓颉庙院内古树参天,郁郁葱葱,生长茂盛。仓颉庙里有48棵古柏树,树龄均已上了千年。仓颉庙古柏是我国三大古柏群之一,这里的古柏论起年龄来,可比山东曲阜孔庙、黄帝陵的古柏都长寿,居我国三大古柏群之首。48珠古柏都有漂亮的名字和动人的传说。以年龄最大的仓颉手植柏“奎星点元”为首,从庙门口的“惊贼柏”,西北角围墙外的“不进柏”,到庙里面的喜鹊柏、柏抱槐、青龙柏、白虎柏、猴头柏、蛇身柏、凤鸣柏、孔雀开屏、二龙戏珠、干枝梅、宝莲灯等,千姿百态,妙趣横生。庙内石碑多座,皆是书法史上名贵宝物。今存碑16通,尤以《仓圣鸟迹书碑》最为珍贵。该碑立于清乾隆十九年十月(1754年)。碑面所镌28字由白水知县梁擅长摹写。立石于清乾隆十九年(1754年)冬,共28字,重现了象形文字的原貌,这28字相传为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之本形。字形若图若画,不易辨认。好在上海书店1984年翻印的宋代王著《淳化阁帖》已经破译为:戊己甲乙,居首共友,所止列世,式气光名,左互X家,受赤水尊,戈矛釜芾”。其中《广武将军碑》曾失落千年。于右任先生于1920年得见其碑拓,喜曰:“千年出土光腾射”、“老见异物眼复明”,挥毫大书《文化祖庙》四字并让刻成大匾,悬于庙中。
古文仰作家,论周孔神灵,也当瞻拜门墙,于此同来问字;
大笔惊雄鬼,除梵卢伯仲,可以别开径术,其他未敢抗衡。
——清·陈桐阶撰苍(仓)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清末湖南省大庸县人陈桐阶题仓颉庙联。
上溯羲皇画八卦时,文字权舆,秦而篆,汉而隶;任后来缣素流传,不外六书体例;
高踞吴山第一峰顶,川原环抱,江为襟,湖为带;看从此菁华大启,振兴两浙人材。
——清·俞樾题浙江省杭州市吴山仓[颉]圣庙(31+31=62字)
仓颉庙在杭州吴山第一峰,是祭祀我国古代传说的汉字创造者仓颉的。该庙始建于隋唐以前,明清两代都曾重新修建。今已不存。上联“羲皇”,即伏羲,我国传说中的古皇帝。“八卦”,《周易》中的八种符号,相传为伏羲所作。“权舆”,起始。“缣素”,白绢,供作书画用。“六书”,汉代学者许慎分析小篆的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条例:指事、象形、形声、会意、转注、假借。下联“江为襟”,江,指钱塘江,钱塘江如吴山的衣襟。“湖为带”,湖,指西湖。西湖如吴山的衣带。以“襟”、“带”作比,形象之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