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姓起源
一、姓氏源流
查(Zhā)姓源出有四:
1、出自姜氏,为炎帝的后裔,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齐国公族,以邑名为氏。齐国的君主齐顷公的儿子被封于楂,他的后代于是就以他的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,成为楂姓,后来将木字旁省去了,于是遂成为查姓。
2、出自芈姓,以邑名为氏。春秋的时候,有楚国的公族大夫被封在查邑,他的后代便以查作为姓氏。
3、出自以封地名为氏。春秋时楚国有诸侯被分封于柤(今湖北省南漳西)。由于其封地的名称也写作查,他也被认为是查的封主。以后,他的后代也以封邑的名称为氏,称查姓。
4、出自古今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查姓。如在清代满族中,居住在沈阳一带的人就有人以查为姓。另外在满洲八旗中,原以沙拉为姓的人后来也改姓查。至于其他民族,如当代的彝、傣、土家、哈尼、蒙古族等,也都有人以查为姓。
得姓始祖:齐顷公。查氏出自姜姓,发祥于山东地区,是以邑为姓的姓氏。查,原是一个地名。根据《姓苑》记载,春秋时期,齐顷公的儿子食采于楂邑,他的后代子孙以邑为姓,称为楂氏,因为古代楂、查相通,后来就简称查氏。根据《万姓统谱》上记载,查氏望族出于齐郡,即今天山东省临淄一带,传至五代时南唐有查文徽,文徽的孙子查道如,将家族迁往海陵,就是今天的江苏省泰县一带,繁衍成当时的名门望族。望族居于海陵郡,即现在的江苏泰县。查氏后人奉齐顷公为查姓的得姓始祖。
二、迁徙分布
(缺)查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查姓源自古代有个地方名读音如查,以这个地名形成的姓,就形成了查姓。原来,春秋时期,齐国君主齐顷公的一位公子,享用那里的物产,这位公子的后代,就以封地为姓,形成了查姓。百齐国是周朝开国功臣姜太公建立的,姜太公又是是炎帝的后代,所以查姓远祖很荣耀。查姓先人明清两代最为昌盛,据《郡望百家姓》一书记载:查氏望出齐郡。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,查姓形成许多郡望,主要有海陵郡、齐郡、济阳郡等。查姓几经历史上的繁衍迁徙,几乎分布全国各地,如辽宁的清源、山西的太原、陕西的韩城、湖南、安徽的泾县、江西的金溪、福建的清流、广东的澄海、贵州的从江、四川的合江等地都有查姓人口的分布。查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七十一位的姓氏,是一个比较罕见的姓氏,但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六,尤以安徽、江苏多此姓,这两省的查姓约占全国汉族查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五。
三、历史名人
查 升:清代书法家,字仲苇(1650-1707),号声山,浙江省海宁人。康熙进士,曾在朝廷任职。著有《淡远堂集》等。
查文徽:南唐休宁人。侍后主李煜,官至枢密副使。讨伐平建州王延政的时候立了大功,于是升迁为建州留侯。当时,吴越的军队占据了福州,文徽于是带领着他的军队攻克了福州。入城以后,他安抚百姓,但是不幸被陷在埋伏之中,被俘虏。后来被遣送回去,改任了工部尚书。文徽的三代都是做官的,他的儿子元方是建州的观察判官,他的孙子查道,是宋真宗的龙图阁侍制。
查伊璜:明清之交查氏名人。在《聊斋志异》与《觚胜雪莲》中记载有关于查伊璜的故事,大致是他与吴六奇将军的神交。在《鹿鼎记》中,被金庸发展成一段生动、有趣的情节。蒲留仙称伊璜先生“厚施而不问其名,真侠烈古丈夫哉!”《觚胜》中称其为“才华丰艳,而风情潇洒。常谓满眼悠悠,不堪酬对;海内奇杰,非从尘埃中物色,未可得也。”从这些记述中,可以想见查伊璜的风采。
查士标:清代著名的书画家。安徽休宁人,长期居住在扬州,擅长画山水,与孙逸、汪云端、僧弘仁等书画家一起被称为“海阳四家”。他的书法超妙入神,艺舟双楫》将他的行书列入佳品之上。
查慎行:清代诗人,名嗣琏(1650-1727),字夏重,浙江海宁人。诗学宋人,多抒发行旅之情,善用白描手法。有《敬业堂集》。
查光佛:名能,又字竞生,湖北省人。清光绪三十三年考入武昌文普通学堂。加入中国同盟会。还没有毕业就剪去长辫加入了第四十一标当兵。后请了长假走出军营,居住在蛇山的蕲春学社。宣统元年,长沙抢米风暴发生,鄂军进入湖北镇压。查光佛于是与刘复基等人计划乘机举行起义,事情败露了,没有成功。宣统三年的武昌起义的第二天,被任命为都督府秘书。阳夏战争的时候,他在汉阳总司令部任职。民国元年(1912年),南京临时政府聘任他为稽查委员、同盟会鄂支部交际会会长;同年2月份被聘任为鄂省教育部副部长,五月去职。民国二年二次起义失败以后加入中华革命党,任职湖北讨袁军总司令秘书长及驻汉口特派员。民国九年任护法军政府总裁机要秘书。民国十一年任广州大本营秘书。民国十五年任江汉宣抚使参议。民国十八年任《中央日报》总编辑。民国十九年任中国国民党汉口市党部宣传部部长。民国二十年任中央党史编撰委员会编撰兼秘书。民国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六日在江苏常州病势。终年47岁。存世的著作有《武汉阳秋》。
查夷平:又名镇湖,号埠西。江西省修水人。早年加入中华革命党。毕业于烟台海军学校、广东海军学校、广东航空学校。曾任欧亚航空公司主任秘书,滇黔铁路督办署材料处处长,中央航空公司副经理。1949年11月,在香港参与组织中央、中国航空公司起义。后来担任中国民用航空业务处处长、民航总局顾问。他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,曾经在长沙、苏州、上海等地从事琴学活动,组织了今虞琴社。曾经担任过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,北京市古琴研究会会长。为第一、二、三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。1976年8月去世,终年81岁,编有《存见古琴曲谱集览》等。
四、郡望堂号
1、郡望
齐 郡:西汉初年将临淄郡改为齐郡,在今天的山东省临淄县一带。
海陵郡:周称海阳,汉初名海陵,西汉武帝元狩六年(公元前117年),置海陵县。东晋义熙七年(411年),升为海陵郡。隋文帝开皇元年,废郡称县。唐高祖武德三年(620年),称吴陵县,以县置吴州。扬吴设制置院。南唐升元六年(937年),升海陵县为泰州,泰州之名由此始。
济阳郡:汉济阳县在今河南兰考东北,西晋在此曾置济阳郡,南迁后废。济阳县在唐初并入冤句县。
2、堂号
清容堂:宋代的时候有一个叫查深的,隐居读书。当地的郡守把他推荐给朝廷,要他出来做官,他不干。郡守又怕浪费了他的才华,于是就在郡城的西部给他盖了一栋房子,命名为“清容堂”,让他在那里教全郡的学生读书,号为“清容先生”。
海陵堂:据《万姓统谱》记载:《望出齐郡,五代时南唐有查文徽,文徽孙道如,徒家海陵,至今查氏为望族。》查氏发祥于山东地区。春秋时,楚国大夫封邑在查,其后代子孙称查氏。在距今1000年以前的五代南唐以后,在今江苏泰县一带,繁衍成当时的名门望族。
此外,查姓的主要堂号还有:“齐郡堂”、“济阳堂”等。
3、字辈:浙江嘉兴海宁查氏源自婺源查氏,自第七世起,字辈为:秉志允大继嗣克昌,奕世有人济美忠良。传家孝友华国文章,宗英绍起祖德载光。
安徽怀宁查氏字辈:立敬舆贤哲,诗书衍吉祥,渊源经学远,同永之荣芳,声鸿名振显,道达德宣扬,承绪资培植,贻谋贵善良,修齐传泽厚,敦睦裕基长,本固枝偕茂,家宜国有光。
浙江温州查氏字辈:世思恩重德,光宗富贵全,日从君子庙,引达大归年。
北京大兴查氏字辈:为谨维勤,以绥尔禄,保世光大,成家之福。
山东泰安查氏字辈:建国贤才仲,传玉龙茂昌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查姓宗祠通用对联】
〖查姓宗祠四言通用联〗
楂地启姓;
海陵阀阅。
——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指查姓的源流和郡望(见上题头《一、姓氏源流》和《四、郡望堂号》介绍)。
系承姜氏;
望出海陵。
——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联
是联典指查姓望出齐郡,齐国为姜子牙封国。下联典指查姓名人在五代时南唐有查文徽,其孙查道始迁家海陵郡,遂为当地望族。
业成两代;
名列四家。
——李文郑撰查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明、清两代之际浙江海宁人查继佐,字伊璜、敬修,号与斋,人称东山先生、朴园先生。明末举人,曾任南明鲁王政府兵部职方主事。明亡后隐居,不再做官,着手编撰《明史》。著有《罪惟录》、《鲁春秋》、《东山国语》等。又擅长书画,有一定名声。下联典指清初画家查士标,字二瞻,号梅壑散人,安徽休宁人,后住扬州,明末生员。家中藏有古铜器和宋、元书画,因此精于鉴别。擅长画山水,笔墨疏简,意境荒寂,与孙逸、汪之瑞、僧弘仁合称“海阳四家”。书法学米芾,又能诗,著有《种书堂遗稿》。
传经荆楚;
全活建州。
——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宋查许国事典。下联典指后周查文徽事典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查姓宗祠五言通用联〗
华堂来紫燕;
乔木倚青云。
——清·查士标撰查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为清代书画家查士标自题联。查士标(1615-1698),安徽休宁人。流寓扬州,擅画山水,与孙逸、汪云端、僧弘仁等称“海阳四家”。书法超妙入神,《艺舟双楫》将他的行书列于佳品上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查姓宗祠六言通用联〗
学精穴经之旨;
名列四贤之科。
——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宋代学者、医学家查篇事典。下联典指宋代贤人查许国事典。
振儒风以经学;
拔望族于贤科。
——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查伊璜事典。下联典指宋代贤人查许国事典。
唐宋以来巨族;
江南有数人家。
——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·玄烨撰查姓宗祠通用联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查姓宗祠七言通用联〗
木本水源由来久;
旦辉夕霞照映长。
——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查姓之“查”字的析字联。
红笺色夺风流座;
白苎词倾翰墨场。
——清·查升撰查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清代书法家查升自题联。查升,字仲苇,号声山,浙江海宁人。康熙进士。任少詹事职,著有《淡远堂集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中国人民解放军查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】
查玉升少将
查玉升(1914-1998),安徽省六安县人。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,同年加入中国共
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。
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1师31团班长、排长,第31军93师师部交通队政治指导员、交通队队长等职。参加了四次“反围剿”及苏家铺、宝兴、武山、榆次、田水铺、三成铺、剑门关等战役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。
抗日战争时期,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连长,补充团营长,第772团副团长,第16团团长,第386旅副旅长等职。1940年入延安军政学院学习。参加了粉碎敌伪六路、九路围攻和冀南香城古、同沟、白晋线、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。
解放战争时期,任太岳军区独立旅副旅长,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22旅旅长,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22旅旅长,第二野战军第14军41师师长等职。参加了晋南、平汉、皖东、淮海、渡江、两广、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战役战斗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副军长、第60军副军长,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,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副军长,参加了五次战役。回国后,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副军长、军长,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,复任第14军军长,昆明军区副司令员等职。为保卫边疆、建设边疆和部队的革命化、现代化、正规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。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,第四、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,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。
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荣获三级八一勋章、二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一级解放勋章。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。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。1998年10月23日因病在昆明逝世,享年84岁。
查国桢少将
查国桢(1905-1980),湖北省蕲春县人。英山师范讲习所毕业后,回县任城南完全小学教师。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,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任红一军政治部任书记,1931年任鄂豫皖彭杨军政学校校部书记,1932年任红25军司令部秘书。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“围剿”斗争。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西征后,留在原地任重新建立的红25军司令部参谋。参加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期多次反“围剿”作战。1934年任第75师司令部参谋主任,同年11月随军长征,任红25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。参加建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和粉碎国民党军阻截的作战。1935年秋到达陕北后,任红十五军团司令部侦察科科长。1936年任红十五军团供给部部长。参加东征、西征战役。
抗日战争时长期,任晋察冀军区供给部部长,参加建立发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和坚持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。1945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。
解放战争时期,任晋察冀军区后勤部部长、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,军区后勤司令部副政治委员,华北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,华北军区军需部政治委员,参与领导华北解放战争中的后勤保障工作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任华北军区生产合作总社主任,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后勤部部长,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行政经济管理部部长,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,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顾问等职。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,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。
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荣获二级八一勋章、一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一级解放勋章。1980年7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,终年75岁。
查
【音】 查氏本音槎(Chá),宋真宗与龙图阁待制查道,谈及其姓氏时说,宜求音之近而美者而称之,又问其姓之所源,引《春秋》会吴于 以答,自此改音如 (Zhā)(11,17)。【源】 ①春秋时楚大夫食邑(或即 ,故城在今湖北南漳西),因氏,见《姓考》(17)。②清满洲人姓。世居沈阳(23)。又,清满洲八旗沙拉氏后改为查氏(180)。③蒙古(369)、土家(387)、彝(130)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济阳、齐郡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6%。尤以安徽、江苏等省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查姓人口85%。【人】 查文徽,后周时工部尚书,为宋时龙图阁待制查道之祖(17)。
(共328字)
[引用信息]袁义达,杜若甫 编著.中华姓氏大辞典.北京:教育科学出版社.1996.第408页.
查(Zhā)姓源出有四:
1、出自姜氏,为炎帝的后裔,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齐国公族,以邑名为氏。齐国的君主齐顷公的儿子被封于楂,他的后代于是就以他的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,成为楂姓,后来将木字旁省去了,于是遂成为查姓。
2、出自芈姓,以邑名为氏。春秋的时候,有楚国的公族大夫被封在查邑,他的后代便以查作为姓氏。
3、出自以封地名为氏。春秋时楚国有诸侯被分封于柤(今湖北省南漳西)。由于其封地的名称也写作查,他也被认为是查的封主。以后,他的后代也以封邑的名称为氏,称查姓。
4、出自古今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查姓。如在清代满族中,居住在沈阳一带的人就有人以查为姓。另外在满洲八旗中,原以沙拉为姓的人后来也改姓查。至于其他民族,如当代的彝、傣、土家、哈尼、蒙古族等,也都有人以查为姓。
得姓始祖:齐顷公。查氏出自姜姓,发祥于山东地区,是以邑为姓的姓氏。查,原是一个地名。根据《姓苑》记载,春秋时期,齐顷公的儿子食采于楂邑,他的后代子孙以邑为姓,称为楂氏,因为古代楂、查相通,后来就简称查氏。根据《万姓统谱》上记载,查氏望族出于齐郡,即今天山东省临淄一带,传至五代时南唐有查文徽,文徽的孙子查道如,将家族迁往海陵,就是今天的江苏省泰县一带,繁衍成当时的名门望族。望族居于海陵郡,即现在的江苏泰县。查氏后人奉齐顷公为查姓的得姓始祖。
二、迁徙分布
(缺)查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查姓源自古代有个地方名读音如查,以这个地名形成的姓,就形成了查姓。原来,春秋时期,齐国君主齐顷公的一位公子,享用那里的物产,这位公子的后代,就以封地为姓,形成了查姓。百齐国是周朝开国功臣姜太公建立的,姜太公又是是炎帝的后代,所以查姓远祖很荣耀。查姓先人明清两代最为昌盛,据《郡望百家姓》一书记载:查氏望出齐郡。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,查姓形成许多郡望,主要有海陵郡、齐郡、济阳郡等。查姓几经历史上的繁衍迁徙,几乎分布全国各地,如辽宁的清源、山西的太原、陕西的韩城、湖南、安徽的泾县、江西的金溪、福建的清流、广东的澄海、贵州的从江、四川的合江等地都有查姓人口的分布。查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七十一位的姓氏,是一个比较罕见的姓氏,但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六,尤以安徽、江苏多此姓,这两省的查姓约占全国汉族查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五。
三、历史名人
查 升:清代书法家,字仲苇(1650-1707),号声山,浙江省海宁人。康熙进士,曾在朝廷任职。著有《淡远堂集》等。
查文徽:南唐休宁人。侍后主李煜,官至枢密副使。讨伐平建州王延政的时候立了大功,于是升迁为建州留侯。当时,吴越的军队占据了福州,文徽于是带领着他的军队攻克了福州。入城以后,他安抚百姓,但是不幸被陷在埋伏之中,被俘虏。后来被遣送回去,改任了工部尚书。文徽的三代都是做官的,他的儿子元方是建州的观察判官,他的孙子查道,是宋真宗的龙图阁侍制。
查伊璜:明清之交查氏名人。在《聊斋志异》与《觚胜雪莲》中记载有关于查伊璜的故事,大致是他与吴六奇将军的神交。在《鹿鼎记》中,被金庸发展成一段生动、有趣的情节。蒲留仙称伊璜先生“厚施而不问其名,真侠烈古丈夫哉!”《觚胜》中称其为“才华丰艳,而风情潇洒。常谓满眼悠悠,不堪酬对;海内奇杰,非从尘埃中物色,未可得也。”从这些记述中,可以想见查伊璜的风采。
查士标:清代著名的书画家。安徽休宁人,长期居住在扬州,擅长画山水,与孙逸、汪云端、僧弘仁等书画家一起被称为“海阳四家”。他的书法超妙入神,艺舟双楫》将他的行书列入佳品之上。
查慎行:清代诗人,名嗣琏(1650-1727),字夏重,浙江海宁人。诗学宋人,多抒发行旅之情,善用白描手法。有《敬业堂集》。
查光佛:名能,又字竞生,湖北省人。清光绪三十三年考入武昌文普通学堂。加入中国同盟会。还没有毕业就剪去长辫加入了第四十一标当兵。后请了长假走出军营,居住在蛇山的蕲春学社。宣统元年,长沙抢米风暴发生,鄂军进入湖北镇压。查光佛于是与刘复基等人计划乘机举行起义,事情败露了,没有成功。宣统三年的武昌起义的第二天,被任命为都督府秘书。阳夏战争的时候,他在汉阳总司令部任职。民国元年(1912年),南京临时政府聘任他为稽查委员、同盟会鄂支部交际会会长;同年2月份被聘任为鄂省教育部副部长,五月去职。民国二年二次起义失败以后加入中华革命党,任职湖北讨袁军总司令秘书长及驻汉口特派员。民国九年任护法军政府总裁机要秘书。民国十一年任广州大本营秘书。民国十五年任江汉宣抚使参议。民国十八年任《中央日报》总编辑。民国十九年任中国国民党汉口市党部宣传部部长。民国二十年任中央党史编撰委员会编撰兼秘书。民国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六日在江苏常州病势。终年47岁。存世的著作有《武汉阳秋》。
查夷平:又名镇湖,号埠西。江西省修水人。早年加入中华革命党。毕业于烟台海军学校、广东海军学校、广东航空学校。曾任欧亚航空公司主任秘书,滇黔铁路督办署材料处处长,中央航空公司副经理。1949年11月,在香港参与组织中央、中国航空公司起义。后来担任中国民用航空业务处处长、民航总局顾问。他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,曾经在长沙、苏州、上海等地从事琴学活动,组织了今虞琴社。曾经担任过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,北京市古琴研究会会长。为第一、二、三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。1976年8月去世,终年81岁,编有《存见古琴曲谱集览》等。
四、郡望堂号
1、郡望
齐 郡:西汉初年将临淄郡改为齐郡,在今天的山东省临淄县一带。
海陵郡:周称海阳,汉初名海陵,西汉武帝元狩六年(公元前117年),置海陵县。东晋义熙七年(411年),升为海陵郡。隋文帝开皇元年,废郡称县。唐高祖武德三年(620年),称吴陵县,以县置吴州。扬吴设制置院。南唐升元六年(937年),升海陵县为泰州,泰州之名由此始。
济阳郡:汉济阳县在今河南兰考东北,西晋在此曾置济阳郡,南迁后废。济阳县在唐初并入冤句县。
2、堂号
清容堂:宋代的时候有一个叫查深的,隐居读书。当地的郡守把他推荐给朝廷,要他出来做官,他不干。郡守又怕浪费了他的才华,于是就在郡城的西部给他盖了一栋房子,命名为“清容堂”,让他在那里教全郡的学生读书,号为“清容先生”。
海陵堂:据《万姓统谱》记载:《望出齐郡,五代时南唐有查文徽,文徽孙道如,徒家海陵,至今查氏为望族。》查氏发祥于山东地区。春秋时,楚国大夫封邑在查,其后代子孙称查氏。在距今1000年以前的五代南唐以后,在今江苏泰县一带,繁衍成当时的名门望族。
此外,查姓的主要堂号还有:“齐郡堂”、“济阳堂”等。
3、字辈:浙江嘉兴海宁查氏源自婺源查氏,自第七世起,字辈为:秉志允大继嗣克昌,奕世有人济美忠良。传家孝友华国文章,宗英绍起祖德载光。
安徽怀宁查氏字辈:立敬舆贤哲,诗书衍吉祥,渊源经学远,同永之荣芳,声鸿名振显,道达德宣扬,承绪资培植,贻谋贵善良,修齐传泽厚,敦睦裕基长,本固枝偕茂,家宜国有光。
浙江温州查氏字辈:世思恩重德,光宗富贵全,日从君子庙,引达大归年。
北京大兴查氏字辈:为谨维勤,以绥尔禄,保世光大,成家之福。
山东泰安查氏字辈:建国贤才仲,传玉龙茂昌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查姓宗祠通用对联】
〖查姓宗祠四言通用联〗
楂地启姓;
海陵阀阅。
——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指查姓的源流和郡望(见上题头《一、姓氏源流》和《四、郡望堂号》介绍)。
系承姜氏;
望出海陵。
——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联
是联典指查姓望出齐郡,齐国为姜子牙封国。下联典指查姓名人在五代时南唐有查文徽,其孙查道始迁家海陵郡,遂为当地望族。
业成两代;
名列四家。
——李文郑撰查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明、清两代之际浙江海宁人查继佐,字伊璜、敬修,号与斋,人称东山先生、朴园先生。明末举人,曾任南明鲁王政府兵部职方主事。明亡后隐居,不再做官,着手编撰《明史》。著有《罪惟录》、《鲁春秋》、《东山国语》等。又擅长书画,有一定名声。下联典指清初画家查士标,字二瞻,号梅壑散人,安徽休宁人,后住扬州,明末生员。家中藏有古铜器和宋、元书画,因此精于鉴别。擅长画山水,笔墨疏简,意境荒寂,与孙逸、汪之瑞、僧弘仁合称“海阳四家”。书法学米芾,又能诗,著有《种书堂遗稿》。
传经荆楚;
全活建州。
——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宋查许国事典。下联典指后周查文徽事典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查姓宗祠五言通用联〗
华堂来紫燕;
乔木倚青云。
——清·查士标撰查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为清代书画家查士标自题联。查士标(1615-1698),安徽休宁人。流寓扬州,擅画山水,与孙逸、汪云端、僧弘仁等称“海阳四家”。书法超妙入神,《艺舟双楫》将他的行书列于佳品上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查姓宗祠六言通用联〗
学精穴经之旨;
名列四贤之科。
——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宋代学者、医学家查篇事典。下联典指宋代贤人查许国事典。
振儒风以经学;
拔望族于贤科。
——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查伊璜事典。下联典指宋代贤人查许国事典。
唐宋以来巨族;
江南有数人家。
——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·玄烨撰查姓宗祠通用联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查姓宗祠七言通用联〗
木本水源由来久;
旦辉夕霞照映长。
——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查姓之“查”字的析字联。
红笺色夺风流座;
白苎词倾翰墨场。
——清·查升撰查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清代书法家查升自题联。查升,字仲苇,号声山,浙江海宁人。康熙进士。任少詹事职,著有《淡远堂集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中国人民解放军查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】
查玉升少将
查玉升(1914-1998),安徽省六安县人。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,同年加入中国共
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。
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1师31团班长、排长,第31军93师师部交通队政治指导员、交通队队长等职。参加了四次“反围剿”及苏家铺、宝兴、武山、榆次、田水铺、三成铺、剑门关等战役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。
抗日战争时期,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连长,补充团营长,第772团副团长,第16团团长,第386旅副旅长等职。1940年入延安军政学院学习。参加了粉碎敌伪六路、九路围攻和冀南香城古、同沟、白晋线、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。
解放战争时期,任太岳军区独立旅副旅长,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22旅旅长,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22旅旅长,第二野战军第14军41师师长等职。参加了晋南、平汉、皖东、淮海、渡江、两广、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战役战斗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副军长、第60军副军长,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,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副军长,参加了五次战役。回国后,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副军长、军长,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,复任第14军军长,昆明军区副司令员等职。为保卫边疆、建设边疆和部队的革命化、现代化、正规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。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,第四、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,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。
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荣获三级八一勋章、二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一级解放勋章。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。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。1998年10月23日因病在昆明逝世,享年84岁。
查国桢少将
查国桢(1905-1980),湖北省蕲春县人。英山师范讲习所毕业后,回县任城南完全小学教师。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,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任红一军政治部任书记,1931年任鄂豫皖彭杨军政学校校部书记,1932年任红25军司令部秘书。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“围剿”斗争。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西征后,留在原地任重新建立的红25军司令部参谋。参加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期多次反“围剿”作战。1934年任第75师司令部参谋主任,同年11月随军长征,任红25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。参加建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和粉碎国民党军阻截的作战。1935年秋到达陕北后,任红十五军团司令部侦察科科长。1936年任红十五军团供给部部长。参加东征、西征战役。
抗日战争时长期,任晋察冀军区供给部部长,参加建立发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和坚持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。1945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。
解放战争时期,任晋察冀军区后勤部部长、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,军区后勤司令部副政治委员,华北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,华北军区军需部政治委员,参与领导华北解放战争中的后勤保障工作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任华北军区生产合作总社主任,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后勤部部长,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行政经济管理部部长,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,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顾问等职。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,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。
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荣获二级八一勋章、一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一级解放勋章。1980年7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,终年75岁。
查
【音】 查氏本音槎(Chá),宋真宗与龙图阁待制查道,谈及其姓氏时说,宜求音之近而美者而称之,又问其姓之所源,引《春秋》会吴于 以答,自此改音如 (Zhā)(11,17)。【源】 ①春秋时楚大夫食邑(或即 ,故城在今湖北南漳西),因氏,见《姓考》(17)。②清满洲人姓。世居沈阳(23)。又,清满洲八旗沙拉氏后改为查氏(180)。③蒙古(369)、土家(387)、彝(130)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济阳、齐郡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6%。尤以安徽、江苏等省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查姓人口85%。【人】 查文徽,后周时工部尚书,为宋时龙图阁待制查道之祖(17)。
(共328字)
[引用信息]袁义达,杜若甫 编著.中华姓氏大辞典.北京:教育科学出版社.1996.第408页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