扈姓起源
一、姓氏源流
扈(Hù)姓源出有二:
1、源于姒姓,为大禹王的后代,以国名为氏。据《风俗通》、《左传》、《汉书》等载,大禹死后,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,建立的夏朝,自称夏后启。这种做法,破坏了传统的禅让制度,引起了一些诸侯国的不满。其中有一个诸侯国有扈氏,也是大禹的后人,受封于扈(今陕西省扈县一带),建立扈国。有扈氏首领觉得有责任维护传统制度,于是就起兵讨伐夏后启。启立即召集天下诸侯兴师镇压。由于大禹刚死不久,诸侯们对禹的丰功伟大绩还记忆犹新,都愿意出兵助启,所以启就占了优势。双方军队在甘(户县南一带)相遇。交战前,启对部下发布了一篇誓师辞,这就是收在《尚书》中的《甘誓》,其中列举了有扈氏的罪状,并公布了作战计划及赏罚规定。战斗开始后,尽管有扈氏人人英雄奋战,但毕竟寡不敌众,结果战败。夏后启趁势灭掉了有扈氏。有扈氏人,后来以原国名命姓,称为扈氏。扈氏后又分为户、鄠二姓,其实扈、户、鄠三字音同字异,实为一姓。户姓由扈字去邑而为户,鄠姓因秦改扈为鄠而成姓。
2、出自鲜卑族三字姓扈地干氏所改。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载,南北朝时,后魏代北鲜卑族有三字姓扈地干氏,进入中原之后,改为扈、干两姓。
扈氏祖宗:有扈氏。扈又作户、鄠。相传为夏之诸侯。姒姓,启之庶兄所封。禹传位与启,不服,与启战于甘(今陕西省户县境),战败被灭(《史记·夏本纪》)。其故地在今陕西户县北。一说禹曾用兵攻伐(《庄子·人间世》)。根据《风俗通》记载,夏朝有扈氏的后代,是以国为氏的姓氏。根据《通志·氏族略》的记载,扈氏出自姒姓,是夏时的诸侯,夏时为崇扈,秦时改为雩,国亡后子孙就以国为姓,称为扈氏。而根据《史记》上记载,我国的扈氏家族,是当年与夏启奋战的“有扈”的后裔。有扈是当时的一个国家,位于现在陕西省雩县的北方。他们被夏禹征服之后,就变成了中华民族的一分子,并且入境随俗,逐渐“以国为氏”,而姓了扈。
二、迁徙分布
(缺)扈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扈姓出自姒姓。上古时候,尧帝将帝位禅让给舜帝,舜帝又因大禹治水有功而把帝位禅让给大禹。而大禹后来把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,启建立了夏朝,历史上称为夏启。由于大禹违背了传统的禅让做法,所以引起了一些诸侯的不满。其中有个叫有扈氏的起兵反对启,但是却被启打败,氏族几乎灭绝。有扈氏残留的族人为了避难,就把姓氏改为扈,成为扈姓的起源。一说启建立了夏朝以后,将自己的后代分封在扈(今陕西省户县一带),建立了扈国。而扈国公族的后代,有的取国名为姓氏,称为扈氏,世今天扈姓的另一支来源。扈姓起源于陕西户县,由于历史原因,后来分散到全国各地。有一分支在湖广麻城县落脚。后来又因家族兴旺遭人陷害,部分族人又迁往各地,有一支迁往贵州,现有的分布在贵州桐梓;有的分布在重庆市綦江县石角镇;有的分布在重庆江津等地。
三、历史名人
扈 蒙:字日用(914或915-986),宋幽州安次人。后晋天福中进士。仕后周为右拾遗、直史馆、知制诰。时从弟扈载为翰林学士,兄弟并掌内外制,号二扈。入宋,由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。太祖乾德六年复知制诰,充史馆修撰。开宝中与李穆等同修《五代史》,详定《古今本草》。太宗即位,拜中书舍人,复翰林学士,与李昉同修《太祖实录》,同编《文苑英华》。雍熙三年,以工部尚书致仕。性沉厚,不言人是非。自张昭、窦仪卒,典章仪注,多蒙所刊定。著有《鳌山集》等。
扈再兴:南宋将领。字叔起,淮人。为京西制置使赵方部将。有膂力,善机变,每战身先士卒,奋勇驰突。嘉定十年(1217年),金军攻襄阳(今属湖北省襄樊)、枣阳(今属湖北),与钤辖孟宗政、统制陈祥等分三阵设伏,佯退诱金军入伏,击杀甚众,以功授神劲军统制。十一年,金军数万复攻枣阳,奉命率师入援,与孟宗政合兵抗金三个月,后乘夜暗布铁蒺藜,黎明佯退,金军追击,伤者十之七八。十二年,金帅完颜讹可拥数万步骑强行攻城,与孟宗政纵敌涉濠,半渡击之,又令守坝将士佯退,待敌争坝时急击,致金军多坠水中,弃旗甲辎重而去,以功迁鄂州副都统。十四年,率军攻唐州(今河南省唐河),大败金军,擒金副统军衲挞达。不久病卒。
四、郡望堂号
1、郡望
京兆郡:汉武帝太初元年设京兆郡,下辖十二县。三国时魏置郡,治所在长安(今陕西省西安市)。大约在今天的陕西省秦岭以北,西安市以东、渭河以南的地方。
2、堂号(缺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扈姓宗祠通用对联】
〖扈姓宗祠四言通用联〗
望出京兆;
姓启扈国。
——佚名撰扈姓宗祠通用对联
全联典指扈姓的郡望和源流(见上题头《一、姓氏源流》和《四、郡望堂号》介绍)。
馆推棣萼;
威振枣阳。
——佚名撰扈姓宗祠通用对联
上联典指北宋初安次人扈蒙,字日用,后晋天福年间进士。后周时官右拾遗,并直史馆,当时,他堂弟扈载为翰林学士,兄弟二人共同掌管内外诏令,时称“二扈”。人北宋,扈蒙任史馆修撰,与李穆等人同修《五代史》,又与李叻等人同编《文苑英华》,另著有《鳌山集》。下联典指南宋淮人扈再兴,字叔起,骁勇而有膂力,善于应变。作战时,总是披散着头发,光着膀子,赤着双脚,挥舞着双刀,大声呼喊着冲人敌阵。曾在枣阳大败金兵。官至神劲统制。
学优日历;
名重碧鸡。
——佚名撰扈姓宗祠通用对联
全联典指五代末扈蒙事典(见上题头《三、历史名人》介绍)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扈姓宗祠五言通用联〗
父子双名将;
兄弟两才人。
——佚名撰扈姓宗祠通用对联
上联典指宋代抗金名将扈再兴,淮人。善机变,有勇力,每战则胜,金兵大惧。扈再兴之子扈世达,官至都统制,亦有“北宋名将”之称。下联典指北宋进士扈蒙,安次人。字日用,少以文学名。仕周官至知制诰。时从弟扈载为翰林学士,兄弟并掌内外制,世称“二扈”。
户中千祥聚;
邑内百卉妍。
——佚名撰扈姓宗祠通用对联
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扈姓“扈”字的析字联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扈姓宗祠六言通用联〗
汉时将军甲第;
后周学士人家。
——佚名撰扈姓宗祠通用对联
上联典指东汉有车骑将军扈云。下联典指后周学士扈载,北燕人,字仲熙,太祖初年进士,有才名,拜知制诰,迁学士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扈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〗
为政得民,合属挽留上奏;
挥戈入阵,屡收战捷奇功。
——佚名撰扈姓宗祠通用对联
上联典指明代知府扈暹,由举人知凤翔府,政务宽简,识大体,以忧去任,郡民诣阙保留,及秩满,又保留之。凡三十余年致仕卒。 6宋代抗金名将扈再兴。下联典指宋代抗金名将扈再兴,淮人。善机变,有勇力,每战则胜,金兵大惧。扈再兴之子扈世达,官至都统制,亦有“北宋名将”之称。
扈(Hù)姓源出有二:
1、源于姒姓,为大禹王的后代,以国名为氏。据《风俗通》、《左传》、《汉书》等载,大禹死后,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,建立的夏朝,自称夏后启。这种做法,破坏了传统的禅让制度,引起了一些诸侯国的不满。其中有一个诸侯国有扈氏,也是大禹的后人,受封于扈(今陕西省扈县一带),建立扈国。有扈氏首领觉得有责任维护传统制度,于是就起兵讨伐夏后启。启立即召集天下诸侯兴师镇压。由于大禹刚死不久,诸侯们对禹的丰功伟大绩还记忆犹新,都愿意出兵助启,所以启就占了优势。双方军队在甘(户县南一带)相遇。交战前,启对部下发布了一篇誓师辞,这就是收在《尚书》中的《甘誓》,其中列举了有扈氏的罪状,并公布了作战计划及赏罚规定。战斗开始后,尽管有扈氏人人英雄奋战,但毕竟寡不敌众,结果战败。夏后启趁势灭掉了有扈氏。有扈氏人,后来以原国名命姓,称为扈氏。扈氏后又分为户、鄠二姓,其实扈、户、鄠三字音同字异,实为一姓。户姓由扈字去邑而为户,鄠姓因秦改扈为鄠而成姓。
2、出自鲜卑族三字姓扈地干氏所改。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载,南北朝时,后魏代北鲜卑族有三字姓扈地干氏,进入中原之后,改为扈、干两姓。
扈氏祖宗:有扈氏。扈又作户、鄠。相传为夏之诸侯。姒姓,启之庶兄所封。禹传位与启,不服,与启战于甘(今陕西省户县境),战败被灭(《史记·夏本纪》)。其故地在今陕西户县北。一说禹曾用兵攻伐(《庄子·人间世》)。根据《风俗通》记载,夏朝有扈氏的后代,是以国为氏的姓氏。根据《通志·氏族略》的记载,扈氏出自姒姓,是夏时的诸侯,夏时为崇扈,秦时改为雩,国亡后子孙就以国为姓,称为扈氏。而根据《史记》上记载,我国的扈氏家族,是当年与夏启奋战的“有扈”的后裔。有扈是当时的一个国家,位于现在陕西省雩县的北方。他们被夏禹征服之后,就变成了中华民族的一分子,并且入境随俗,逐渐“以国为氏”,而姓了扈。
二、迁徙分布
(缺)扈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扈姓出自姒姓。上古时候,尧帝将帝位禅让给舜帝,舜帝又因大禹治水有功而把帝位禅让给大禹。而大禹后来把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,启建立了夏朝,历史上称为夏启。由于大禹违背了传统的禅让做法,所以引起了一些诸侯的不满。其中有个叫有扈氏的起兵反对启,但是却被启打败,氏族几乎灭绝。有扈氏残留的族人为了避难,就把姓氏改为扈,成为扈姓的起源。一说启建立了夏朝以后,将自己的后代分封在扈(今陕西省户县一带),建立了扈国。而扈国公族的后代,有的取国名为姓氏,称为扈氏,世今天扈姓的另一支来源。扈姓起源于陕西户县,由于历史原因,后来分散到全国各地。有一分支在湖广麻城县落脚。后来又因家族兴旺遭人陷害,部分族人又迁往各地,有一支迁往贵州,现有的分布在贵州桐梓;有的分布在重庆市綦江县石角镇;有的分布在重庆江津等地。
三、历史名人
扈 蒙:字日用(914或915-986),宋幽州安次人。后晋天福中进士。仕后周为右拾遗、直史馆、知制诰。时从弟扈载为翰林学士,兄弟并掌内外制,号二扈。入宋,由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。太祖乾德六年复知制诰,充史馆修撰。开宝中与李穆等同修《五代史》,详定《古今本草》。太宗即位,拜中书舍人,复翰林学士,与李昉同修《太祖实录》,同编《文苑英华》。雍熙三年,以工部尚书致仕。性沉厚,不言人是非。自张昭、窦仪卒,典章仪注,多蒙所刊定。著有《鳌山集》等。
扈再兴:南宋将领。字叔起,淮人。为京西制置使赵方部将。有膂力,善机变,每战身先士卒,奋勇驰突。嘉定十年(1217年),金军攻襄阳(今属湖北省襄樊)、枣阳(今属湖北),与钤辖孟宗政、统制陈祥等分三阵设伏,佯退诱金军入伏,击杀甚众,以功授神劲军统制。十一年,金军数万复攻枣阳,奉命率师入援,与孟宗政合兵抗金三个月,后乘夜暗布铁蒺藜,黎明佯退,金军追击,伤者十之七八。十二年,金帅完颜讹可拥数万步骑强行攻城,与孟宗政纵敌涉濠,半渡击之,又令守坝将士佯退,待敌争坝时急击,致金军多坠水中,弃旗甲辎重而去,以功迁鄂州副都统。十四年,率军攻唐州(今河南省唐河),大败金军,擒金副统军衲挞达。不久病卒。
四、郡望堂号
1、郡望
京兆郡:汉武帝太初元年设京兆郡,下辖十二县。三国时魏置郡,治所在长安(今陕西省西安市)。大约在今天的陕西省秦岭以北,西安市以东、渭河以南的地方。
2、堂号(缺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扈姓宗祠通用对联】
〖扈姓宗祠四言通用联〗
望出京兆;
姓启扈国。
——佚名撰扈姓宗祠通用对联
全联典指扈姓的郡望和源流(见上题头《一、姓氏源流》和《四、郡望堂号》介绍)。
馆推棣萼;
威振枣阳。
——佚名撰扈姓宗祠通用对联
上联典指北宋初安次人扈蒙,字日用,后晋天福年间进士。后周时官右拾遗,并直史馆,当时,他堂弟扈载为翰林学士,兄弟二人共同掌管内外诏令,时称“二扈”。人北宋,扈蒙任史馆修撰,与李穆等人同修《五代史》,又与李叻等人同编《文苑英华》,另著有《鳌山集》。下联典指南宋淮人扈再兴,字叔起,骁勇而有膂力,善于应变。作战时,总是披散着头发,光着膀子,赤着双脚,挥舞着双刀,大声呼喊着冲人敌阵。曾在枣阳大败金兵。官至神劲统制。
学优日历;
名重碧鸡。
——佚名撰扈姓宗祠通用对联
全联典指五代末扈蒙事典(见上题头《三、历史名人》介绍)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扈姓宗祠五言通用联〗
父子双名将;
兄弟两才人。
——佚名撰扈姓宗祠通用对联
上联典指宋代抗金名将扈再兴,淮人。善机变,有勇力,每战则胜,金兵大惧。扈再兴之子扈世达,官至都统制,亦有“北宋名将”之称。下联典指北宋进士扈蒙,安次人。字日用,少以文学名。仕周官至知制诰。时从弟扈载为翰林学士,兄弟并掌内外制,世称“二扈”。
户中千祥聚;
邑内百卉妍。
——佚名撰扈姓宗祠通用对联
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扈姓“扈”字的析字联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扈姓宗祠六言通用联〗
汉时将军甲第;
后周学士人家。
——佚名撰扈姓宗祠通用对联
上联典指东汉有车骑将军扈云。下联典指后周学士扈载,北燕人,字仲熙,太祖初年进士,有才名,拜知制诰,迁学士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扈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〗
为政得民,合属挽留上奏;
挥戈入阵,屡收战捷奇功。
——佚名撰扈姓宗祠通用对联
上联典指明代知府扈暹,由举人知凤翔府,政务宽简,识大体,以忧去任,郡民诣阙保留,及秩满,又保留之。凡三十余年致仕卒。 6宋代抗金名将扈再兴。下联典指宋代抗金名将扈再兴,淮人。善机变,有勇力,每战则胜,金兵大惧。扈再兴之子扈世达,官至都统制,亦有“北宋名将”之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