裴姓起源
一、姓氏源流
裴(Péi)姓源出有三:
1、出自嬴姓,为伯益之后。据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》载,伯益的后裔有个叫飞廉的,他的裔孙被封于苹邑(今山西省闻喜县东),称为苹氏,至六世孙为苹陵,他在周僖王时被封为解邑(山西省蔺猗西南)君,他就去掉邑字,改加衣字,表示已经离开了苹邑,称为裴姓。
2、源于周朝秦国,以邑为氏。秦国先公非子被周孝王封于秦,史称秦非子。秦非子的后代中有人被封为侯爵,并被封为裴乡(今山西省闻喜县的裴城)的首领,称裴乡侯,这位贵族被称为裴君。他的后世子孙便已封邑为姓,称裴姓。
3、源于春秋时晋国,以地名为氏。据《通志·氏族略》载,晋平公将颛顼的一个裔孙封到裴中(今陕西省岐山县北)那个地方做首领,这位贵族被称为裴君。他的后代遂以“裴”为姓,称裴姓。
得姓始祖:伯益。裴姓是4000多年以前舜之时贤士伯益的后裔。根据《通志·氏族略》上记载,裴姓是伯益的后代,被封于非(原字为上非下邑)乡,后代因此以非为氏,后来他们的后裔徙封解邑,就去掉邑旁,以衣旁为裴,称裴氏。而根据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》上说,裴姓原为嬴姓,是伯益的后代,秦时的非子之孙被封为裴乡侯,子孙因此以裴为氏,即山西闻喜的裴氏家族。而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上也记载,非子的孙子受封于非乡,后代因以封地为氏,后来徙离封地,就去邑旁从衣旁为裴。因此,裴姓是4000多年以前舜之时贤士伯益的后裔。伯益是颛顼帝的子孙,善于调驯鸟兽,被虞赐姓为嬴,后又佐禹治水,建立大功。距今大约2650年以前的周朝时,伯益的后裔出现了一位裴陵,因立功被周天子封为解邑君,食采于现在河南省洛阳县南方的解邑,于是,他的家族也自然地从非乡搬到解邑,并且改姓为裴。然后,裴氏先人又以解邑为中心,往其他地方搬迁,繁衍至今,分布于全国各地。望族居于河东郡,即现在的山西省夏县北部。裴氏后人尊伯益为裴姓的始祖。
二、迁徙分布
裴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西晋末年,政治腐败,八王争夺政权的战争使社会动荡,生产受到严重破坏。匈奴、鲜卑、氐、羯、羌等少数民族纷纷内迁,他们不能忍受西晋的压迫,纷纷起来反抗。匈奴贵族刘渊于永兴四年(304年)起兵,国号汉,定都平阳(今临汾市尧都区金殿一带)。晋怀帝永嘉四年(310年),刘渊死,子聪立。次年,刘聪遣石勒歼灭晋军十余万人于苦县宁平城(在今河南省鹿邑西南),俘杀太尉王衍等。同年,又派刘曜率兵破洛阳,俘怀帝,纵兵烧掠,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。建兴四年(316年),刘曜攻破长安,俘愍帝,不久被杀,西晋灭亡。史称这一时期为“永嘉之乱”。加上连年旱灾,造成了严重的饥馑和疾疫,饿殍遍地,流尸满河。在大动乱大旱灾大饥饿的情况下,北方各族人民不得不流徙到梁、益、荆、豫、兖等州就食。在这股流民的大潮里,河东裴氏也被裹挟着从今山西、河南等地四处流徙。裴姓虽然起源于山西,但是他们很快就走向中原,走向全国,在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。这种不断开拓进取的家族精神,又引导他们走向邻邦,飘洋过海,走进世界各地。只要有海水的地方,就有中国人开发奋斗的足迹,就有裴姓族人开发奋斗的足迹。在世界的各个角落,都留下了裴姓族人开拓进取的徽音。
三、历史名人
裴姓名人自三国以后开始人才辈出,晋代的裴徽、裴楷父子,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,隋光禄大夫裴仁基等就是其中的代表。唐时的裴氏出将人相,至少出过4位宰相,那就是唐明皇开元年间的裴光庭;历事德宗、宪宗、敬宗、文宗4朝,以人德始终的裴度;导致元和年间较为安定社会环境的裴土;以及被誉为“太平宰相”的裴坦。他们都 是现今山西闻喜人。唐代外交家、且工草书却不择笔的裴和地俭也是闻喜人……等。
裴 秀:晋代司空、地图学家。他总结前人经验,提出“制图六体”,在世界地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著有《禹贡地图》十八篇。
裴 楷:字叔则(237-291),西晋河东郡闻喜人。仪容俊爽,如行玉山上,光彩照人,时称“玉人”,博涉群书,尤精《老子》、《易经》。官至中书令。
裴 度:字中立(765-839),唐宪宗时宰相。他力主消除藩镇。元和十二年,督师破蔡州,唐代藩镇叛乱的局面暂告结束。有“名震四夷”、“天下莫不思其风烈”的赞美。
裴 果:北周骠骑大将军。少时慷慨有志略。魏太昌时,为平阳郡丞,从军征讨,每先登陷阵,勇冠当时。累官隆、眉、复三州刺史,加使持节骠骑大将军。
裴 坦:唐代闻喜人。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性简俭。子娶杨牧女,陪嫁多饰金玉,坦命撤去,曰:“乱我家法。”居太平里,时称“太平宰相”。
裴 航:唐代长庆年间(821-824年)秀才。途经蓝桥驿,甚渴,有美女云英以水浆饮之,甘如玉液,欲娶之。家中老妪曰:“昨有神仙与药一刀圭,须得玉杵臼捣之。欲娶此女,必以此为聘。”遂遍访玉杵臼为聘。婚后夫妻偕入山仙去。
裴行俭:字守约(619-682),唐代降州闻喜人,官至定襄道行军大总管。善知人,所典选偏裨类为世名将。
晋代有名士裴楷,南朝时宋有史学家裴松之,齐有广陵太守裴昭明,隋代有光禄大夫裴仁基,唐代有宰相裴寂、裴炎、裴耀卿,诗人裴迪,书法家裴行俭,兵部侍郎裴休……等。
四、郡望堂号
1、郡望
河东郡:秦时置郡。相当于现在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。
2、堂号
绿野堂:唐朝时督国公裴度建有绿野堂别墅。
督国堂:唐宪宗时,淮蔡节度使不听朝廷的命令。朝廷派了许多军队去平叛,都大败。大臣提议罢兵。裴度力请征讨。朝廷拜他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(副宰相),督兵平淮南,擒吴元济,因功封督国公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裴姓宗祠通用对联】
〖裴姓宗祠四言通用联〗
姓启周代;
望出河东。
——佚名撰裴姓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指裴姓的源流和郡望。
玉山映照;
武库纵横。
——佚名撰裴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西晋河东闻喜人裴楷,字叔则,年轻时就以精于《老子》、《周易》而知名,容貌俊美,如在玉山上行走,当时人称“玉人”。武帝为抚军时,用他参与军事,后为吏部郎,武帝即位后,他历官散骑侍郎、侍中、中书令,封临海侯,与张华、王戎等人并掌机要。下联典指西晋哲学家裴頠(Wěi 音伟),字逸民,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的儿子,博学多闻,通医术,惠帝时官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,封武昌侯,官至尚书左仆射。曾向惠帝建议重修国学,刻石写经,及改定度量衡制。对时俗的放荡不尊儒术深感忧虑,著有《崇有论》,反对何晏、王弼的“贵无”,学说。周弼说他“像武库一样,有五兵纵横,是人中之杰”。
太平宰相;
典选知人。
——佚名撰裴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唐·裴坦居太平里,号“太平宰相”。下联典指唐·裴行俭善知人,典选有知人之明。
堂开绿野;
绩著桂林。
——佚名撰裴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唐·裴度因功高为牛僧孺,李宗闵所忌,罢为山南东道节度使,徙东都留守,乃治第东都,作别墅曰“绿野堂”,与白居易、刘禹锡觞咏其间。下联典指唐·裴怀古,诏为姚巂道怀辑使,申明诛赏,叛者日归,遂定南方,蛮人立石著功。
媒谐玉杵;
女返黄蛾。
——佚名撰裴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唐·裴航以玉杵为聘,娶女仙云英事典。下联典指唐·参军黄蛾已聘之女为郡牧所夺,献于裴度,度获悉其情,还其女于黄娥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裴姓宗祠六言通用联〗
首创制图六体;
独主立业一经。
——佚名撰裴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晋代司空、地图学家裴秀事典。下联典指南齐文陵太守裴昭明,常曰:“一身之外,夫复何须?子孙不才,我聚彼散,若能自立,不如一经。”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裴姓宗祠七言通用联〗
衣锦荣归光故里;
非异人任在吾身。
——佚名撰裴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以鹤顶格嵌裴姓的“裴”字的析字联。
司空斯文推八岁;
将相才名震四方。
——佚名撰裴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晋代司空、地图学家裴秀,字秀彦,少好学,八岁能属文。后以职在地官,作《禹贡地图》十八篇。他总结前人经验,提出“制图六体”,在世界地图史上有重要地位。下联典指唐代宪宗时宰相裴度,字中立,河东闻喜人。力主削除藩镇。元和十二年,督师破蔡州,唐代藩镇判乱的局面暂告结果。有“名震四夷”,“天下莫不思其风烈”的赞美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裴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〗
丰仪映人,如见玉山美质;
挺身陷阵,时号黄雏少年。
——佚名撰裴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晋代名士裴楷。下联典指北周骠骑大将军裴果。字戎昭,闻喜人。少慷慨有志略。魏太昌中,为平联郡丞,从军征讨,每先登陷阵,勇冠当时。累官隆、眉、复三州刺史,加使持节骠骑大将军。
风物饯流年,资水滔滔,淘尽游人信息;
江山留胜迹,碧峰隐隐,飞扬志士襟怀。
——佚名撰裴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湖南省益阳县裴公亭联。亭在资水大桥头,为纪念唐大中时兵部侍郎裴休所建。
百代启文明於领袖,纵横自古风流推北郡;
千秋绵甲第於午桥,绿野如今嗣续冠东都。
——佚名撰江苏省丹阳市后巷镇裴家村裴氏宗祠联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家乘谱牒
【修谱】
历史上裴姓家族编撰谱牒的活动由来已久。裴姓是魏晋隋唐间的世族高门,为了在政治上和婚姻上提供裴姓高贵血统的依据,他们除了在官修谱牒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外,还修撰了许多裴姓的私谱。
西晋时傅畅的《裴氏家记》是今天所知最早的家谱。南朝裴松之撰《裴氏家传》4卷,裴子野撰《续裴氏家传》2卷。北朝裴良撰《宗制》10卷,《裴良墓志》对此说得比较多些。由于长期的社会动荡,造成骨肉疏散,风俗浇薄,裴良于五服之内著《宗制》,为的是使家族后生,知道在宗的重要;少长晚辈,明了自己在宗族中的位置。在他的教育下,他的儿子裴子通、裴子休,在隋朝有诏表闾为“义门裴氏”。唐代,裴氏谱牒有《裴若弼家传》1卷,裴守真撰《裴氏家牒》20卷。
宋、元以后,近代家族制度的建立,使谱牒学发生很大的变化。海内各家族和修谱牒蔚然成风,散居各地的裴姓也纷纷修谱,以敬宗睦族,维系家族的发展。
【修谱范例】
在编纂之例中,首先以始迁祖为始祖,他就是这个新的聚族而居地族人的精神支柱,团结族众的核心。第二,修谱时,分工协作,责任明确。第三,通过修谱达到收族的目的,将分散在各地的族众尽量收录在谱内,使其归宗。第四,妇人节孝坚贞者,方可入谱,对妇女的歧视和戕害,于此可见一斑。第五,严禁渎伦违法行为。
在编次之例中,说明了全谱的结构,对每一部分的含义作了精辟的概括,如说:“首序言,明作谱之宗旨也。”“次字派,正名定分也。”“附以旧序,纪谱牒之源流也。”
在分编之例中,首先明确了族谱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;第二,对于拾遗婴为己子者之类问题的处理,与亲生者俨然有别;第三,对于谱付刊后有生者、卒者、娶妻与改葬者,特立长生录、如生录附载,待五修添人。
在书法之例中,对于为何称“湘潭裴氏”、为何称“族谱”作了解释;对于正室、继室、侧室的称谓,夫妇不合传等处理,反映了男尊女卑的观念;妇人只能书于其子或其夫名下,并鼓励“从一而终”;为僧道者不入正谱,以二氏异端,非我族类也,说明清末,佛教道教在南方农村遭到抵制。
在订正之例中,统一格式,采用欧苏并式;宗派划一;严格避讳。
在筹款之例中,按丁派费,只收男丁费,不收妇女的费。说明在封建时代的宗族内,男子是主宰,妇女没有地位。
在收领谱牒之例中,修了新谱,必须收回旧谱;新谱编列字号发放,注意保存,杜绝鬻卖典质。家谱的管理制度极为严格。
【家谱举例】
现在所知裴氏家谱、家传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。晋傅畅有《裴氏家记》。南朝刘宋裴松之撰《裴氏家传》4卷(《隋书·经籍志》)。南朝萧梁裴子野撰《续裴氏家传》2卷(《梁书·裴子野传》)。裴松之、裴子野祖孙二人都重视裴氏家传的编撰。北朝高齐裴良《宗制》10卷(《裴良墓志》)。《宗制》的缘起和宗旨是:“君尝以季叶绕替,骨肉世疏,九族斯穆,事光圣典,实欲驱末反本,化薄反淳。乃于五服之内,著《宗制》10卷,使夫后生稚识,知在宗之为重;少长晚辈,悟收族之有归。散花萼于常棣,飞脊令于原野,规模宏远,有可观焉。今则行于宗族,以为不刊之训。”裴良根据时局变乱,骨肉离散,宗族不亲的情况,为正本清源,乃著《宗制》。对于当时的北朝来说,裴良的《宗制》也适应了重建门阀世族制度的需要。另外,梁刘孝标注的《世说新语》任诞和文学篇曾两度引用了《裴氏家传》。
唐代谱牒,号称最为兴盛。其中河东裴氏的有:《裴若弼家传》1卷、裴守真撰《裴氏家牒》20卷(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)。
五代以后,谱牒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由于五代以后“取士不问家世,婚姻不问阀阅”,适应门阀制度的谱牒学退出了历史舞台。宋以后逐渐形成的新的谱牒学,出现了新的特点。家谱由官撰转变为民修(私修);由通国谱、州郡谱转为单一宗族谱;谱书体例由重世系转为全面记载一个家族的发展;家谱由唐以前图书的一个类目,到宋代以后从图书类目中消失。然而,宋代以后,尤其是明清时期,家谱的修撰长盛不衰,积累下了丰富的家谱文献。裴姓后人对于家谱的修撰十分重视,留下了丰富的家谱文献。现在以收藏单位为线索,介绍已知海内外裴姓家谱收藏情况。
山西闻喜河东裴氏研究会:1991年我去考察时,他们收藏了金、明、清时的裴姓家谱共10种,其中石质家谱2种。
1.金大定十一年(公元1171年)《裴氏家谱碑》。碑石高 269厘米,宽38厘米,厚28厘米。碑额题为“裴氏相公家谱之碑”。碑文前为《闻喜裴氏家谱序》末署云“金大定十一年八月晦日里人彭城刘若虚序”。碑文为《裴氏家谱》。署名为“将仕郎试秘书校书郎知闻喜县令裴滔”。裴滔为唐人。文中说:“自秦、汉、魏、晋、宋、齐、梁、陈、魏、周、隋、唐,历一十二朝,皆采于史记。”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唐代裴氏家谱!全谱以河东裴氏在《贞观氏族志》中的等第为主要线索进行编写,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。此碑碑文多不可辨认。此碑现藏闻喜县裴柏村“裴氏碑廊”。
2.明成化年间(公元1465—1487年)《裴氏家谱》。据清乾隆五十五年(公元1790年)河东裴氏曲沃宗人裴志灏《泽州裴氏序》称:“又按逊山公(窠)谱序,伯兄吾山公获闻喜裴氏成化间抄谱刻之,续刻泽州新谱于后。”由此可见,明成化年间确曾修成闻喜裴氏家谱。
3.明弘治十六年(公元1503年)《泽州裴氏家谱》,手抄本。《泽州裴氏家谱》合抄于《太原裴氏》之后,有序跋四篇:弘治十六年(公元1503年)吴兴陆昆序;明万历十七年(公元1589年)裴窠跋;清雍正八年(公元1730年)裴照跋;清乾隆五十五年(公元1790年)裴志灏序。从以上序跋中,我们可以了解泽州裴氏修谱的过程。
4。清康熙年间(公元1662—1722年)《新安裴氏家谱》,手抄本。河东裴氏东眷自一代裴盖始,至第四十二代裴成,由闻喜迁新安,为新安裴氏。至五十一代进入清朝,裴九章为顺治己亥科进士,康熙甲辰科(公元1664年)殿试。新安谱记至第五十二代,所以可知修于康熙年间。
5.清康熙五年(公元1666年)翟凤翥编纂《裴氏世牒》 4卷,乾隆时坊刻本。序跋六篇:参加编写的翟风翥、朱裴、裴之英各一篇,作于康熙五年;安世鼎、邝奕垣各一篇,作于康熙七年;裴绍文一篇,作于乾隆十八年。本谱体例严谨,第 1卷为源流考、庙茔图、世系表、世附、官品、封爵、茔墓、制命;第2卷为列传、女传;第3卷为奏议、杂文、诗、赋、表启书序;第4卷为碑文、诗、事录。
6.清乾隆二年(公元1737年)裴摔度汇辑《裴氏世谱》12卷。《裴氏世谱》与《裴氏世牒》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。《世谱》首卷列“协修姓氏”:原纂:翟凤翥;原订:朱裴;重刊:裴宗锡;续刊重阅:裴正文。《世谱》的序文共七篇:有从《世牒》中移置来的翟凤翥、朱裴、邝奕垣三序;有乾隆二十六年(公元1761年)仁和沈仁芳、三十九年(公元1774年)长白高晋、嘉庆十年(公元1805年)介休刘锡五三序;又有“元人序”一篇。《世谱》又录跋、后序七篇:裴章美的、康熙五年(公元1666年)裴之英的、乾隆二年(公元1737年)裴摔度的、乾隆二十二年(公元1757年)余杭严锡绶的和裴宗锡的、二十四年(公元1759年)益都李文藻的和嘉庆十年(公元1805年)裴正文的。《裴氏世谱》是裴摔度、裴宗锡、裴正文祖孙三代费时80年的精心之作。江西巡抚、左都御史裴摔度于康熙年间将《世牒》4卷扩展为《世谱》12卷,然未及梓。安徽、贵州、云南巡抚裴宗锡继承父志,又对《世谱》加以补充,但未能印制成书。中宪大夫裴正文继承父祖事业,又对《世谱》加以增补重辑,又得裴志灏《河东裴氏新谱》,据以增广世系,遂成全帙。今本《裴氏世谱》为咸丰八年(公元1858年)板引,扉页有“咸丰戊午桂月增修,光禄祠藏板”字样。《世谱》将《世牒》4卷扩充为12卷,体例没有变化,内容大大增加,更加完美地反映了裴氏繁盛时代的浩大规模以及后嗣的赓续不绝,成为一部历史感很强的裴氏总谱。
7.嘉庆十年(公元1805年)裴志灏修《河东裴氏新谱》, 抄本。裴志灏,字汉友,山西曲沃人,安徽宁国府同知,曾参加乾隆六十一年(公元1796年)的“千叟宴”。《新谱》共10册:三眷世系表、曲沃世系表(1册);曲沃制命、奏议(1册)、曲沃家传、列女、志表(1册)、艺文上下(2册)、曲沃艺文上下(3册),但没有总目录,各册也没有总序次,与《世谱》相比,尚缺源流、庙茔、官品、封爵等内容。《河东裴氏新谱》以记明清时代曲沃裴氏历史为特色。清代裴姓以曲沃裴氏最为发达,《世谱》和《新谱》均出自曲沃裴氏之手。
8.明末清初裴希度补辑的《太原裴氏家谱》,手抄本。明崇祯十七年(公元1644年),裴希度继承父志,修辑家乘,完成了世系表、传记、诰制、行状、志铭。清康熙元年(公元1662年),他又补辑了家语、杂记,而后刊刻。现存谱序和世系表部分。
9.清道光二十五年(公元1845年)裴际昌撰《河北永年临洺关裴氏宗谱》。临洺关裴氏是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经过临汾时,临汾裴氏从乔李镇迁至河北永年后形成的。始祖为裴大用、裴国庆、裴国用,修谱时,已至十世。
10.清咸丰七年(公元1857年) 《裴氏世系源流考碑》,由四通巨石组成,碑石高242厘米,宽80厘米,厚21.5厘米,座高34厘米。蔚为壮观。现存闻喜县裴柏村“裴氏碑廊”。序文是借用金刻裴谱的序。作者署名“唐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闻喜县令裴滔”。因此碑所记裴姓三眷世系有至宋、明的,所以这个署名也是借用的。这份裴氏三眷世系是经综合文献资料重新整理而成的,为河东裴氏自发源至宋明时期最为系统完整的一份族谱。它列东眷裴自汉至明共36世,中眷裴自魏至唐共20世,西眷裴自魏至宋共24世。碑文长达1.3万余字,如此宏大壮观的石质家谱,世所罕见。
国家档案局二处、南开大学历史系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图书馆编《中国家谱综合目录》 (中华书局,1997年出版)所收录裴姓家谱目录:
12133〖山西闻喜〗裴氏世牒4卷,(清)翟凤翥纂。清康熙五年(公元1666年)刻本,4册。
12134〖山西闻喜〗裴氏世牒4卷,(清)翟凤翥纂,裴绍义续纂。清乾隆十八年(公元1753年)刻本。
12135〖山西闻喜〗裴氏世谱12卷首1卷末1卷,(清)裴摔度汇辑,清乾隆间修,嘉庆十五年(公元1805年)序刊本,10册。
12136〖山西闻喜〗裴氏世谱12卷,(清)裴宗锡修,清光绪六年(公元1880年)肇经堂刻本,8册。
12137〖江苏〗泗阳县裴氏宗谱4卷,(民国)裴廷英经管,民国22年(公元1933年)绿野堂刊本。江苏泗洪县公安局档案室(缺卷3)。
12138〖江苏〗阜宁裴氏宗谱1卷,(清)裴荫森纂,清光绪二年(公元1876年)长沙刻本。江苏镇江市博。
12139〖江苏丹阳〗云阳裴氏宗谱18卷首1卷,(清)裴国治等修,清同治十三年(公元1874年)绿野堂木活字本,8册。美国。
12140〖江苏句容〗裴氏家乘14卷首1卷末1卷,(清)裴(王介)等纂修,清咸丰四年(公元1854年)绿野堂活字本,8圩,吉林大学。
12141〖江苏武进〗东安裴氏宗谱16卷,(清)裴景圣主修,裴世纶编辑。清宣统三年(公元1911年)绿野堂木活字本。江苏常州图(存卷1、2、6—8、10、13—16)。
12142〖浙江常山〗裴氏重修族谱口口卷,首1卷,(清)裴光晋八修。清光绪四年(公元1878年)木刻本。浙江常山县球川镇西村(存卷首1、4)。
12143〖浙江常山〗裴氏宗谱5卷,首1卷,(清)黄飞鹏重修,清光绪二十四年(公元1898年)木刻本。浙江常山县阁底乡江家四村(存卷首1、2)。 12144[安徽黟县]湾里裴氏族谱6卷首1卷,(清)裴有耀修,裴元荣纂。清咸丰五年(公元1855年)敦本堂刊本,北图、南京博。
12145〖江西〗南丰裴氏宗谱3卷,民国25年(公元 1936年)木刻本。浙江常山县球川镇西村。
12146〖河南〗固始裴氏宗谱12卷,(民国)裴吉煜等纂修,民国9年(公元1920年)绿野堂活字本。北图,河南固始县档。
12147〖湖南〗湘潭裴氏四修族谱18卷,(清)裴中笏纂修,清宣统二年(公元1910年)四支堂活字本,18册。北图,河北大学。
12148 裴氏族谱2卷,明万历刊本,2册。美国。
12149 裴氏世谱,清乾隆二十二年(公元1757年)刊本,10册。美国。
山西省社科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藏《中国家谱目录》(山西人民出版社,1992年4月出版)所收录裴姓家谱目录:
裴氏世谱12卷首末各1卷,(清)裴摔度纂修,嘉庆十年刻本,10册,873页4W,285—5。
裴氏世谱12卷,(清)裴宗锡纂修,光绪六年肇经堂刻本,8册,770页4W,285—6—7。
湘潭裴氏四修族谱17卷,末1卷,(清)裴焕春等修,宣统二年刻本,18册,1284页,19×,569—2。《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》,上海图书馆编,王鸣鹤等主编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0年5月。
裴塔裴氏宗谱20卷:(清)裴淑贞等主修、裴人书等纂修。清同治七年(公元1868年)绿野堂木活字本。9册,存卷1、2、4—10。唐末有从矩者,自闻喜迁江苏宜兴铜官。始迁视积四,从矩十六世孙,再迁邑之裴塔。卷1、2序、像赞、源流、簪缨录、系图,卷4至8系图、世表,卷9、10艺文。有清翟凤翥、周秉钧、周家楣序。馆藏:1826。
云阳裴氏城分重修宗谱:13卷,裴汝曾等主纂,裴以珍等汇纂。民国20年(公元1931年)绿野堂木活字本,10册,十一修本。参见清裴淑贞修《裴塔裴氏宗谱》条目。一世祖希祖,谱称乃从矩裔孙,宋元之际自宜兴迁居丹阳东北丰城乡。十三世学易,明末清初复徙邑城。卷1谱序、源流、外纪,遗像;卷2家训,卷3、4礼,卷5、6系图、世系、行序雁行,卷6至9世表,卷10 12传赞、行实、寿序、祠图、墓图,卷13公产、仪注、名氏录、跋。有明唐顺之文、赞。馆藏:JP256;又一部JP256-1,10册;又一部925677-86,10册。
裴氏世牒:4卷:(清)翟凤翥修。清康熙七年(公元 668年)刻本,4册,存卷1、2。始祖遵,东汉时自云中徙居安邑,遵曾孙晔,徙闻喜东50里裴柏。晔孙四:潜、绾,居闻喜,称中眷;辑燕,称东眷;徽仕凉,称西眷。是后子孙散居稷山、临晋、济阴、汾州、襄阳等地。是谱辑录闻喜裴氏古今仕宦、名人脉系。卷1源流、序、庙茔图、世表、官爵、制命,卷2列传。世表白颛顼始,至遵为三十七世。馆藏:徐汇。
湾里裴氏族谱:6卷,首1卷:[黟县]/(清)裴元荣等纂修,清咸丰五年(公元1855年)敦本堂木活字本,4册。一世祖三德,南宋绍兴间自河东徙皖之黟县北岭鹤山。三德十三世孙长系,卷5、6行传。馆藏:920462—65。
【字辈】
一般的家族都有辈分字行,又叫字辈谱,是同宗家族世系血缘秩序的命名字辈序列,用以维护家族内的血缘秩序而不致紊乱。
清光绪二十一年裴元俊纂《裴氏族谱》,四川华阳裴姓一支字行:
“齐松世大,绎范秉行,希允昌志,良广……”
清宣统二年裴中笏纂《湘潭裴氏四修族谱》所载湘潭裴姓的一支的字派:
“启绍先德,振焕中湘,人文显达,邦家之光”
福建省《安溪裴氏族谱》,其中一支的排行字:
“文章华国,诗礼传家。忠良保世,仁孝光邦。毓秀钟灵,祖德宗功。金枝挺振,玉叶流芳。”
另一支的排行字:
“中和存大道,礼乐裕鸿猷。高才绳祖武,博学绍箕裘。”
安徽省五河县裴氏一支的排行字:
“宗载元大学,云兰焕现景,世泽延光辉,金鼎呈祥玉,绿野耕读唯。”
清道光二十九年《监利裴氏族谱》,其中一支于乾隆中由裴念典定派行:
“诗书承祖志,存友启人才。袭庆传芳远,勋名绪允开。”
清道光二十五年裴际昌《永年县临谄关裴氏支谱》载其排行字:
“勤俭身家本,经书世代珍。修文重圣学,居敬守天真。”这恰似一首治家格言。
清嘉庆十年裴志灏《河东裴氏新谱》载曲沃裴氏排行字:“度绣文志,奉先惟孝,崇本意仁,福谦宝善,绥启后昆。”
甘肃省榆中县裴氏一支,于1994年续订辈分字48个:
“遵士重祖,文耀万固,安邦立国,子孙相承,毅志刚强,永向光明,振兴中华,济世泽民,繁荣昌盛,浩海瑞云,礼德崇高,家隆弘程”。
广西钦州市西场五浪江裴氏分支续订辈分字:
“立志凌云,焕发图强,前程远景,棠太敬秀,万古长春,克承祖德,蔚起文人,团结友爱,安定乾坤。”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中国人民解放军裴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】
裴志耕少将
裴志耕(1907-1997),河北省大名县人。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,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任中共大名县委书记,张家口地委书记。
抗日战争时期,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,后任冀鲁豫军区第2支队特派员,县独立团政治委员,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地方武装科科长、武装动员部部长,第6军分区政治委员,中共巨南工委书记。
解放战争时期,任晋冀鲁豫军区1纵2旅政治部主任,晋冀鲁豫军区独立2旅政治委员,第11纵政治部主任,第二野战军17军政治部主任。参加了邯郸、淮海、渡江、西南等战役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任11军政治部主任,后调到空军任空5军政治委员。1958年7月突然被召到北京,参加空军党委常委扩大会议,这次会议部署了空军入闽。会议结束后,空军派专机回杭州,几天后,就和空5军军长谢斌率机关分队到达福建晋江罗裳山,开设了指挥所。这时中央军委组建了福州军区空军领率机关,聂凤智任司令员,裴志耕被任命为第一
副政治委员。关于入闽作战,聂凤智和裴志耕认为:初战要慎重。只有首仗打掉了国民党空军的气焰,才能站稳脚跟。国民党空军未遭受过严重打击。我们要夺回制空权,非打几个大仗恶仗不行。领导干部要到第一线去,直接给部队进行动员教育。由于聂凤智和裴志耕指挥得当,入闽空军击落敌机14架,击伤9架,被击落击伤各5架。离开福建后,在空军学院担任副政治委员。
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一级解放勋章。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。1997年10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,享年90岁。
裴周玉少将
裴周玉(1912-——),湖南省平江县人。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。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。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。
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任红3军团第3师7团排长、师保卫局干事,补充师特派员,教导师特派员,红28军特派员。参加了长征。
抗日战争时期,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特派员,旅政治部保卫科科长。
解放战争时期,任雁北行政公署公安局局长,西北野战军第8纵队政治部主任,第一野战军第8军政治部主任,绥远军区政治部主任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任第23兵团政治部主任,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,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政治部主任、参加机场的修建和守护。回国后,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政治委员,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兼生产建设兵团政治委员,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顾问,1976年回到北京,1977年进中央党校学习,1978年退居二线。
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获二级八一勋章、二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一级解放勋章。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。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。著有《绥远方式的胜利》、《刘志丹同志牺牲时的实记》、《裴周主回忆录》等。
裴宗澄少将
裴中澄(1915-2003),山东省济南市人。1938年参加八路军。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抗日战争时期,1938年在掖县参加抗日游击队第3支队,任7大队战士、2中队副中队长、抗日游击第5支队62团2营6连副连长。1938年任21旅62团2营副营长。部队缩编,任胶东抗日军政学校军事教员、教育科科长、山东纵队5旅13团2营副营长。1940年任2营营长,带一个连到招远开展游击战争,1941年在战斗中负伤。伤愈升任13团参谋长。1942年带两个连深入敌后,一个月打了三场伏击战。1945年聂凤智调走,裴宗澄任13团团长。
解放战争时期,胶东军区教导2团团长,华东军政大学山东军区胶东分校校长。1947年任胶东军区参谋处处长、副参谋长,参加组织解放青岛和内长山列岛战斗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1950年任华东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、军务处处长。1955年任上海警备区副参谋长、参谋长。1958年到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,1960年毕业,任总参防化学部担任副部长。主持了《防化学兵战斗条令》、《防化学兵技术教程》《合成军队防化学、防原子教令》的编写工作。为了保证编写质量,防化学兵部组织了步兵师进攻战斗中防化分队的行动及步兵、炮兵、坦克分队对原子、化学武器防护的实兵试验性演习,为编写工作中涉及到的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依据,并在化学侦察、洗消、地消、发烟和陆军防化学、防原子等问题上取得了统一的认识。1961年,总参防化学部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部,部长改称主任,副部长改称副主任,裴宗澄为副主任。1969年,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部改称总参防化学部,任部长。1975年任济南军区副参谋长。
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,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。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一级解放勋章。2003年4月1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,享年89岁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中国人民解放军裴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】
裴九洲中将
裴九洲(1929.9-——),吉林省扶余县人。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,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解放战争时期,任第四野战军连政治指导员。参加了辽沈、平津、广西等战役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,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团保卫股股长。回国后,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师保卫科科长,军政治部保卫处副处长,团政治委员,师政治部主任,师政治委员,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,黑龙江省军区政治委员,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,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,1988年任兰州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。是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。
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。
裴怀亮中将
裴怀亮(1941.5-——),山西省新绛县人。大专文化。196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。
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文书、军司令部作训参谋、副营长、营长、团参谋长、团长。1978年任军司令部作训处处长。1980年任师参谋长。1982年从解放军军事学院毕业后任副师长。1983年任军参谋长。1985年8月任集团军副军长。1986年12月任集团军军长。1990年6月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。1993年12月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、党委常委。2003年1月任**校长。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、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。
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。1995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。
裴(Péi)姓源出有三:
1、出自嬴姓,为伯益之后。据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》载,伯益的后裔有个叫飞廉的,他的裔孙被封于苹邑(今山西省闻喜县东),称为苹氏,至六世孙为苹陵,他在周僖王时被封为解邑(山西省蔺猗西南)君,他就去掉邑字,改加衣字,表示已经离开了苹邑,称为裴姓。
2、源于周朝秦国,以邑为氏。秦国先公非子被周孝王封于秦,史称秦非子。秦非子的后代中有人被封为侯爵,并被封为裴乡(今山西省闻喜县的裴城)的首领,称裴乡侯,这位贵族被称为裴君。他的后世子孙便已封邑为姓,称裴姓。
3、源于春秋时晋国,以地名为氏。据《通志·氏族略》载,晋平公将颛顼的一个裔孙封到裴中(今陕西省岐山县北)那个地方做首领,这位贵族被称为裴君。他的后代遂以“裴”为姓,称裴姓。
得姓始祖:伯益。裴姓是4000多年以前舜之时贤士伯益的后裔。根据《通志·氏族略》上记载,裴姓是伯益的后代,被封于非(原字为上非下邑)乡,后代因此以非为氏,后来他们的后裔徙封解邑,就去掉邑旁,以衣旁为裴,称裴氏。而根据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》上说,裴姓原为嬴姓,是伯益的后代,秦时的非子之孙被封为裴乡侯,子孙因此以裴为氏,即山西闻喜的裴氏家族。而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上也记载,非子的孙子受封于非乡,后代因以封地为氏,后来徙离封地,就去邑旁从衣旁为裴。因此,裴姓是4000多年以前舜之时贤士伯益的后裔。伯益是颛顼帝的子孙,善于调驯鸟兽,被虞赐姓为嬴,后又佐禹治水,建立大功。距今大约2650年以前的周朝时,伯益的后裔出现了一位裴陵,因立功被周天子封为解邑君,食采于现在河南省洛阳县南方的解邑,于是,他的家族也自然地从非乡搬到解邑,并且改姓为裴。然后,裴氏先人又以解邑为中心,往其他地方搬迁,繁衍至今,分布于全国各地。望族居于河东郡,即现在的山西省夏县北部。裴氏后人尊伯益为裴姓的始祖。
二、迁徙分布
裴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西晋末年,政治腐败,八王争夺政权的战争使社会动荡,生产受到严重破坏。匈奴、鲜卑、氐、羯、羌等少数民族纷纷内迁,他们不能忍受西晋的压迫,纷纷起来反抗。匈奴贵族刘渊于永兴四年(304年)起兵,国号汉,定都平阳(今临汾市尧都区金殿一带)。晋怀帝永嘉四年(310年),刘渊死,子聪立。次年,刘聪遣石勒歼灭晋军十余万人于苦县宁平城(在今河南省鹿邑西南),俘杀太尉王衍等。同年,又派刘曜率兵破洛阳,俘怀帝,纵兵烧掠,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。建兴四年(316年),刘曜攻破长安,俘愍帝,不久被杀,西晋灭亡。史称这一时期为“永嘉之乱”。加上连年旱灾,造成了严重的饥馑和疾疫,饿殍遍地,流尸满河。在大动乱大旱灾大饥饿的情况下,北方各族人民不得不流徙到梁、益、荆、豫、兖等州就食。在这股流民的大潮里,河东裴氏也被裹挟着从今山西、河南等地四处流徙。裴姓虽然起源于山西,但是他们很快就走向中原,走向全国,在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。这种不断开拓进取的家族精神,又引导他们走向邻邦,飘洋过海,走进世界各地。只要有海水的地方,就有中国人开发奋斗的足迹,就有裴姓族人开发奋斗的足迹。在世界的各个角落,都留下了裴姓族人开拓进取的徽音。
三、历史名人
裴姓名人自三国以后开始人才辈出,晋代的裴徽、裴楷父子,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,隋光禄大夫裴仁基等就是其中的代表。唐时的裴氏出将人相,至少出过4位宰相,那就是唐明皇开元年间的裴光庭;历事德宗、宪宗、敬宗、文宗4朝,以人德始终的裴度;导致元和年间较为安定社会环境的裴土;以及被誉为“太平宰相”的裴坦。他们都 是现今山西闻喜人。唐代外交家、且工草书却不择笔的裴和地俭也是闻喜人……等。
裴 秀:晋代司空、地图学家。他总结前人经验,提出“制图六体”,在世界地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著有《禹贡地图》十八篇。
裴 楷:字叔则(237-291),西晋河东郡闻喜人。仪容俊爽,如行玉山上,光彩照人,时称“玉人”,博涉群书,尤精《老子》、《易经》。官至中书令。
裴 度:字中立(765-839),唐宪宗时宰相。他力主消除藩镇。元和十二年,督师破蔡州,唐代藩镇叛乱的局面暂告结束。有“名震四夷”、“天下莫不思其风烈”的赞美。
裴 果:北周骠骑大将军。少时慷慨有志略。魏太昌时,为平阳郡丞,从军征讨,每先登陷阵,勇冠当时。累官隆、眉、复三州刺史,加使持节骠骑大将军。
裴 坦:唐代闻喜人。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性简俭。子娶杨牧女,陪嫁多饰金玉,坦命撤去,曰:“乱我家法。”居太平里,时称“太平宰相”。
裴 航:唐代长庆年间(821-824年)秀才。途经蓝桥驿,甚渴,有美女云英以水浆饮之,甘如玉液,欲娶之。家中老妪曰:“昨有神仙与药一刀圭,须得玉杵臼捣之。欲娶此女,必以此为聘。”遂遍访玉杵臼为聘。婚后夫妻偕入山仙去。
裴行俭:字守约(619-682),唐代降州闻喜人,官至定襄道行军大总管。善知人,所典选偏裨类为世名将。
晋代有名士裴楷,南朝时宋有史学家裴松之,齐有广陵太守裴昭明,隋代有光禄大夫裴仁基,唐代有宰相裴寂、裴炎、裴耀卿,诗人裴迪,书法家裴行俭,兵部侍郎裴休……等。
四、郡望堂号
1、郡望
河东郡:秦时置郡。相当于现在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。
2、堂号
绿野堂:唐朝时督国公裴度建有绿野堂别墅。
督国堂:唐宪宗时,淮蔡节度使不听朝廷的命令。朝廷派了许多军队去平叛,都大败。大臣提议罢兵。裴度力请征讨。朝廷拜他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(副宰相),督兵平淮南,擒吴元济,因功封督国公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裴姓宗祠通用对联】
〖裴姓宗祠四言通用联〗
姓启周代;
望出河东。
——佚名撰裴姓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指裴姓的源流和郡望。
玉山映照;
武库纵横。
——佚名撰裴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西晋河东闻喜人裴楷,字叔则,年轻时就以精于《老子》、《周易》而知名,容貌俊美,如在玉山上行走,当时人称“玉人”。武帝为抚军时,用他参与军事,后为吏部郎,武帝即位后,他历官散骑侍郎、侍中、中书令,封临海侯,与张华、王戎等人并掌机要。下联典指西晋哲学家裴頠(Wěi 音伟),字逸民,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的儿子,博学多闻,通医术,惠帝时官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,封武昌侯,官至尚书左仆射。曾向惠帝建议重修国学,刻石写经,及改定度量衡制。对时俗的放荡不尊儒术深感忧虑,著有《崇有论》,反对何晏、王弼的“贵无”,学说。周弼说他“像武库一样,有五兵纵横,是人中之杰”。
太平宰相;
典选知人。
——佚名撰裴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唐·裴坦居太平里,号“太平宰相”。下联典指唐·裴行俭善知人,典选有知人之明。
堂开绿野;
绩著桂林。
——佚名撰裴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唐·裴度因功高为牛僧孺,李宗闵所忌,罢为山南东道节度使,徙东都留守,乃治第东都,作别墅曰“绿野堂”,与白居易、刘禹锡觞咏其间。下联典指唐·裴怀古,诏为姚巂道怀辑使,申明诛赏,叛者日归,遂定南方,蛮人立石著功。
媒谐玉杵;
女返黄蛾。
——佚名撰裴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唐·裴航以玉杵为聘,娶女仙云英事典。下联典指唐·参军黄蛾已聘之女为郡牧所夺,献于裴度,度获悉其情,还其女于黄娥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裴姓宗祠六言通用联〗
首创制图六体;
独主立业一经。
——佚名撰裴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晋代司空、地图学家裴秀事典。下联典指南齐文陵太守裴昭明,常曰:“一身之外,夫复何须?子孙不才,我聚彼散,若能自立,不如一经。”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裴姓宗祠七言通用联〗
衣锦荣归光故里;
非异人任在吾身。
——佚名撰裴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以鹤顶格嵌裴姓的“裴”字的析字联。
司空斯文推八岁;
将相才名震四方。
——佚名撰裴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晋代司空、地图学家裴秀,字秀彦,少好学,八岁能属文。后以职在地官,作《禹贡地图》十八篇。他总结前人经验,提出“制图六体”,在世界地图史上有重要地位。下联典指唐代宪宗时宰相裴度,字中立,河东闻喜人。力主削除藩镇。元和十二年,督师破蔡州,唐代藩镇判乱的局面暂告结果。有“名震四夷”,“天下莫不思其风烈”的赞美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裴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〗
丰仪映人,如见玉山美质;
挺身陷阵,时号黄雏少年。
——佚名撰裴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晋代名士裴楷。下联典指北周骠骑大将军裴果。字戎昭,闻喜人。少慷慨有志略。魏太昌中,为平联郡丞,从军征讨,每先登陷阵,勇冠当时。累官隆、眉、复三州刺史,加使持节骠骑大将军。
风物饯流年,资水滔滔,淘尽游人信息;
江山留胜迹,碧峰隐隐,飞扬志士襟怀。
——佚名撰裴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湖南省益阳县裴公亭联。亭在资水大桥头,为纪念唐大中时兵部侍郎裴休所建。
百代启文明於领袖,纵横自古风流推北郡;
千秋绵甲第於午桥,绿野如今嗣续冠东都。
——佚名撰江苏省丹阳市后巷镇裴家村裴氏宗祠联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家乘谱牒
【修谱】
历史上裴姓家族编撰谱牒的活动由来已久。裴姓是魏晋隋唐间的世族高门,为了在政治上和婚姻上提供裴姓高贵血统的依据,他们除了在官修谱牒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外,还修撰了许多裴姓的私谱。
西晋时傅畅的《裴氏家记》是今天所知最早的家谱。南朝裴松之撰《裴氏家传》4卷,裴子野撰《续裴氏家传》2卷。北朝裴良撰《宗制》10卷,《裴良墓志》对此说得比较多些。由于长期的社会动荡,造成骨肉疏散,风俗浇薄,裴良于五服之内著《宗制》,为的是使家族后生,知道在宗的重要;少长晚辈,明了自己在宗族中的位置。在他的教育下,他的儿子裴子通、裴子休,在隋朝有诏表闾为“义门裴氏”。唐代,裴氏谱牒有《裴若弼家传》1卷,裴守真撰《裴氏家牒》20卷。
宋、元以后,近代家族制度的建立,使谱牒学发生很大的变化。海内各家族和修谱牒蔚然成风,散居各地的裴姓也纷纷修谱,以敬宗睦族,维系家族的发展。
【修谱范例】
在编纂之例中,首先以始迁祖为始祖,他就是这个新的聚族而居地族人的精神支柱,团结族众的核心。第二,修谱时,分工协作,责任明确。第三,通过修谱达到收族的目的,将分散在各地的族众尽量收录在谱内,使其归宗。第四,妇人节孝坚贞者,方可入谱,对妇女的歧视和戕害,于此可见一斑。第五,严禁渎伦违法行为。
在编次之例中,说明了全谱的结构,对每一部分的含义作了精辟的概括,如说:“首序言,明作谱之宗旨也。”“次字派,正名定分也。”“附以旧序,纪谱牒之源流也。”
在分编之例中,首先明确了族谱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;第二,对于拾遗婴为己子者之类问题的处理,与亲生者俨然有别;第三,对于谱付刊后有生者、卒者、娶妻与改葬者,特立长生录、如生录附载,待五修添人。
在书法之例中,对于为何称“湘潭裴氏”、为何称“族谱”作了解释;对于正室、继室、侧室的称谓,夫妇不合传等处理,反映了男尊女卑的观念;妇人只能书于其子或其夫名下,并鼓励“从一而终”;为僧道者不入正谱,以二氏异端,非我族类也,说明清末,佛教道教在南方农村遭到抵制。
在订正之例中,统一格式,采用欧苏并式;宗派划一;严格避讳。
在筹款之例中,按丁派费,只收男丁费,不收妇女的费。说明在封建时代的宗族内,男子是主宰,妇女没有地位。
在收领谱牒之例中,修了新谱,必须收回旧谱;新谱编列字号发放,注意保存,杜绝鬻卖典质。家谱的管理制度极为严格。
【家谱举例】
现在所知裴氏家谱、家传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。晋傅畅有《裴氏家记》。南朝刘宋裴松之撰《裴氏家传》4卷(《隋书·经籍志》)。南朝萧梁裴子野撰《续裴氏家传》2卷(《梁书·裴子野传》)。裴松之、裴子野祖孙二人都重视裴氏家传的编撰。北朝高齐裴良《宗制》10卷(《裴良墓志》)。《宗制》的缘起和宗旨是:“君尝以季叶绕替,骨肉世疏,九族斯穆,事光圣典,实欲驱末反本,化薄反淳。乃于五服之内,著《宗制》10卷,使夫后生稚识,知在宗之为重;少长晚辈,悟收族之有归。散花萼于常棣,飞脊令于原野,规模宏远,有可观焉。今则行于宗族,以为不刊之训。”裴良根据时局变乱,骨肉离散,宗族不亲的情况,为正本清源,乃著《宗制》。对于当时的北朝来说,裴良的《宗制》也适应了重建门阀世族制度的需要。另外,梁刘孝标注的《世说新语》任诞和文学篇曾两度引用了《裴氏家传》。
唐代谱牒,号称最为兴盛。其中河东裴氏的有:《裴若弼家传》1卷、裴守真撰《裴氏家牒》20卷(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)。
五代以后,谱牒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由于五代以后“取士不问家世,婚姻不问阀阅”,适应门阀制度的谱牒学退出了历史舞台。宋以后逐渐形成的新的谱牒学,出现了新的特点。家谱由官撰转变为民修(私修);由通国谱、州郡谱转为单一宗族谱;谱书体例由重世系转为全面记载一个家族的发展;家谱由唐以前图书的一个类目,到宋代以后从图书类目中消失。然而,宋代以后,尤其是明清时期,家谱的修撰长盛不衰,积累下了丰富的家谱文献。裴姓后人对于家谱的修撰十分重视,留下了丰富的家谱文献。现在以收藏单位为线索,介绍已知海内外裴姓家谱收藏情况。
山西闻喜河东裴氏研究会:1991年我去考察时,他们收藏了金、明、清时的裴姓家谱共10种,其中石质家谱2种。
1.金大定十一年(公元1171年)《裴氏家谱碑》。碑石高 269厘米,宽38厘米,厚28厘米。碑额题为“裴氏相公家谱之碑”。碑文前为《闻喜裴氏家谱序》末署云“金大定十一年八月晦日里人彭城刘若虚序”。碑文为《裴氏家谱》。署名为“将仕郎试秘书校书郎知闻喜县令裴滔”。裴滔为唐人。文中说:“自秦、汉、魏、晋、宋、齐、梁、陈、魏、周、隋、唐,历一十二朝,皆采于史记。”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唐代裴氏家谱!全谱以河东裴氏在《贞观氏族志》中的等第为主要线索进行编写,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。此碑碑文多不可辨认。此碑现藏闻喜县裴柏村“裴氏碑廊”。
2.明成化年间(公元1465—1487年)《裴氏家谱》。据清乾隆五十五年(公元1790年)河东裴氏曲沃宗人裴志灏《泽州裴氏序》称:“又按逊山公(窠)谱序,伯兄吾山公获闻喜裴氏成化间抄谱刻之,续刻泽州新谱于后。”由此可见,明成化年间确曾修成闻喜裴氏家谱。
3.明弘治十六年(公元1503年)《泽州裴氏家谱》,手抄本。《泽州裴氏家谱》合抄于《太原裴氏》之后,有序跋四篇:弘治十六年(公元1503年)吴兴陆昆序;明万历十七年(公元1589年)裴窠跋;清雍正八年(公元1730年)裴照跋;清乾隆五十五年(公元1790年)裴志灏序。从以上序跋中,我们可以了解泽州裴氏修谱的过程。
4。清康熙年间(公元1662—1722年)《新安裴氏家谱》,手抄本。河东裴氏东眷自一代裴盖始,至第四十二代裴成,由闻喜迁新安,为新安裴氏。至五十一代进入清朝,裴九章为顺治己亥科进士,康熙甲辰科(公元1664年)殿试。新安谱记至第五十二代,所以可知修于康熙年间。
5.清康熙五年(公元1666年)翟凤翥编纂《裴氏世牒》 4卷,乾隆时坊刻本。序跋六篇:参加编写的翟风翥、朱裴、裴之英各一篇,作于康熙五年;安世鼎、邝奕垣各一篇,作于康熙七年;裴绍文一篇,作于乾隆十八年。本谱体例严谨,第 1卷为源流考、庙茔图、世系表、世附、官品、封爵、茔墓、制命;第2卷为列传、女传;第3卷为奏议、杂文、诗、赋、表启书序;第4卷为碑文、诗、事录。
6.清乾隆二年(公元1737年)裴摔度汇辑《裴氏世谱》12卷。《裴氏世谱》与《裴氏世牒》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。《世谱》首卷列“协修姓氏”:原纂:翟凤翥;原订:朱裴;重刊:裴宗锡;续刊重阅:裴正文。《世谱》的序文共七篇:有从《世牒》中移置来的翟凤翥、朱裴、邝奕垣三序;有乾隆二十六年(公元1761年)仁和沈仁芳、三十九年(公元1774年)长白高晋、嘉庆十年(公元1805年)介休刘锡五三序;又有“元人序”一篇。《世谱》又录跋、后序七篇:裴章美的、康熙五年(公元1666年)裴之英的、乾隆二年(公元1737年)裴摔度的、乾隆二十二年(公元1757年)余杭严锡绶的和裴宗锡的、二十四年(公元1759年)益都李文藻的和嘉庆十年(公元1805年)裴正文的。《裴氏世谱》是裴摔度、裴宗锡、裴正文祖孙三代费时80年的精心之作。江西巡抚、左都御史裴摔度于康熙年间将《世牒》4卷扩展为《世谱》12卷,然未及梓。安徽、贵州、云南巡抚裴宗锡继承父志,又对《世谱》加以补充,但未能印制成书。中宪大夫裴正文继承父祖事业,又对《世谱》加以增补重辑,又得裴志灏《河东裴氏新谱》,据以增广世系,遂成全帙。今本《裴氏世谱》为咸丰八年(公元1858年)板引,扉页有“咸丰戊午桂月增修,光禄祠藏板”字样。《世谱》将《世牒》4卷扩充为12卷,体例没有变化,内容大大增加,更加完美地反映了裴氏繁盛时代的浩大规模以及后嗣的赓续不绝,成为一部历史感很强的裴氏总谱。
7.嘉庆十年(公元1805年)裴志灏修《河东裴氏新谱》, 抄本。裴志灏,字汉友,山西曲沃人,安徽宁国府同知,曾参加乾隆六十一年(公元1796年)的“千叟宴”。《新谱》共10册:三眷世系表、曲沃世系表(1册);曲沃制命、奏议(1册)、曲沃家传、列女、志表(1册)、艺文上下(2册)、曲沃艺文上下(3册),但没有总目录,各册也没有总序次,与《世谱》相比,尚缺源流、庙茔、官品、封爵等内容。《河东裴氏新谱》以记明清时代曲沃裴氏历史为特色。清代裴姓以曲沃裴氏最为发达,《世谱》和《新谱》均出自曲沃裴氏之手。
8.明末清初裴希度补辑的《太原裴氏家谱》,手抄本。明崇祯十七年(公元1644年),裴希度继承父志,修辑家乘,完成了世系表、传记、诰制、行状、志铭。清康熙元年(公元1662年),他又补辑了家语、杂记,而后刊刻。现存谱序和世系表部分。
9.清道光二十五年(公元1845年)裴际昌撰《河北永年临洺关裴氏宗谱》。临洺关裴氏是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经过临汾时,临汾裴氏从乔李镇迁至河北永年后形成的。始祖为裴大用、裴国庆、裴国用,修谱时,已至十世。
10.清咸丰七年(公元1857年) 《裴氏世系源流考碑》,由四通巨石组成,碑石高242厘米,宽80厘米,厚21.5厘米,座高34厘米。蔚为壮观。现存闻喜县裴柏村“裴氏碑廊”。序文是借用金刻裴谱的序。作者署名“唐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闻喜县令裴滔”。因此碑所记裴姓三眷世系有至宋、明的,所以这个署名也是借用的。这份裴氏三眷世系是经综合文献资料重新整理而成的,为河东裴氏自发源至宋明时期最为系统完整的一份族谱。它列东眷裴自汉至明共36世,中眷裴自魏至唐共20世,西眷裴自魏至宋共24世。碑文长达1.3万余字,如此宏大壮观的石质家谱,世所罕见。
国家档案局二处、南开大学历史系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图书馆编《中国家谱综合目录》 (中华书局,1997年出版)所收录裴姓家谱目录:
12133〖山西闻喜〗裴氏世牒4卷,(清)翟凤翥纂。清康熙五年(公元1666年)刻本,4册。
12134〖山西闻喜〗裴氏世牒4卷,(清)翟凤翥纂,裴绍义续纂。清乾隆十八年(公元1753年)刻本。
12135〖山西闻喜〗裴氏世谱12卷首1卷末1卷,(清)裴摔度汇辑,清乾隆间修,嘉庆十五年(公元1805年)序刊本,10册。
12136〖山西闻喜〗裴氏世谱12卷,(清)裴宗锡修,清光绪六年(公元1880年)肇经堂刻本,8册。
12137〖江苏〗泗阳县裴氏宗谱4卷,(民国)裴廷英经管,民国22年(公元1933年)绿野堂刊本。江苏泗洪县公安局档案室(缺卷3)。
12138〖江苏〗阜宁裴氏宗谱1卷,(清)裴荫森纂,清光绪二年(公元1876年)长沙刻本。江苏镇江市博。
12139〖江苏丹阳〗云阳裴氏宗谱18卷首1卷,(清)裴国治等修,清同治十三年(公元1874年)绿野堂木活字本,8册。美国。
12140〖江苏句容〗裴氏家乘14卷首1卷末1卷,(清)裴(王介)等纂修,清咸丰四年(公元1854年)绿野堂活字本,8圩,吉林大学。
12141〖江苏武进〗东安裴氏宗谱16卷,(清)裴景圣主修,裴世纶编辑。清宣统三年(公元1911年)绿野堂木活字本。江苏常州图(存卷1、2、6—8、10、13—16)。
12142〖浙江常山〗裴氏重修族谱口口卷,首1卷,(清)裴光晋八修。清光绪四年(公元1878年)木刻本。浙江常山县球川镇西村(存卷首1、4)。
12143〖浙江常山〗裴氏宗谱5卷,首1卷,(清)黄飞鹏重修,清光绪二十四年(公元1898年)木刻本。浙江常山县阁底乡江家四村(存卷首1、2)。 12144[安徽黟县]湾里裴氏族谱6卷首1卷,(清)裴有耀修,裴元荣纂。清咸丰五年(公元1855年)敦本堂刊本,北图、南京博。
12145〖江西〗南丰裴氏宗谱3卷,民国25年(公元 1936年)木刻本。浙江常山县球川镇西村。
12146〖河南〗固始裴氏宗谱12卷,(民国)裴吉煜等纂修,民国9年(公元1920年)绿野堂活字本。北图,河南固始县档。
12147〖湖南〗湘潭裴氏四修族谱18卷,(清)裴中笏纂修,清宣统二年(公元1910年)四支堂活字本,18册。北图,河北大学。
12148 裴氏族谱2卷,明万历刊本,2册。美国。
12149 裴氏世谱,清乾隆二十二年(公元1757年)刊本,10册。美国。
山西省社科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藏《中国家谱目录》(山西人民出版社,1992年4月出版)所收录裴姓家谱目录:
裴氏世谱12卷首末各1卷,(清)裴摔度纂修,嘉庆十年刻本,10册,873页4W,285—5。
裴氏世谱12卷,(清)裴宗锡纂修,光绪六年肇经堂刻本,8册,770页4W,285—6—7。
湘潭裴氏四修族谱17卷,末1卷,(清)裴焕春等修,宣统二年刻本,18册,1284页,19×,569—2。《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》,上海图书馆编,王鸣鹤等主编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0年5月。
裴塔裴氏宗谱20卷:(清)裴淑贞等主修、裴人书等纂修。清同治七年(公元1868年)绿野堂木活字本。9册,存卷1、2、4—10。唐末有从矩者,自闻喜迁江苏宜兴铜官。始迁视积四,从矩十六世孙,再迁邑之裴塔。卷1、2序、像赞、源流、簪缨录、系图,卷4至8系图、世表,卷9、10艺文。有清翟凤翥、周秉钧、周家楣序。馆藏:1826。
云阳裴氏城分重修宗谱:13卷,裴汝曾等主纂,裴以珍等汇纂。民国20年(公元1931年)绿野堂木活字本,10册,十一修本。参见清裴淑贞修《裴塔裴氏宗谱》条目。一世祖希祖,谱称乃从矩裔孙,宋元之际自宜兴迁居丹阳东北丰城乡。十三世学易,明末清初复徙邑城。卷1谱序、源流、外纪,遗像;卷2家训,卷3、4礼,卷5、6系图、世系、行序雁行,卷6至9世表,卷10 12传赞、行实、寿序、祠图、墓图,卷13公产、仪注、名氏录、跋。有明唐顺之文、赞。馆藏:JP256;又一部JP256-1,10册;又一部925677-86,10册。
裴氏世牒:4卷:(清)翟凤翥修。清康熙七年(公元 668年)刻本,4册,存卷1、2。始祖遵,东汉时自云中徙居安邑,遵曾孙晔,徙闻喜东50里裴柏。晔孙四:潜、绾,居闻喜,称中眷;辑燕,称东眷;徽仕凉,称西眷。是后子孙散居稷山、临晋、济阴、汾州、襄阳等地。是谱辑录闻喜裴氏古今仕宦、名人脉系。卷1源流、序、庙茔图、世表、官爵、制命,卷2列传。世表白颛顼始,至遵为三十七世。馆藏:徐汇。
湾里裴氏族谱:6卷,首1卷:[黟县]/(清)裴元荣等纂修,清咸丰五年(公元1855年)敦本堂木活字本,4册。一世祖三德,南宋绍兴间自河东徙皖之黟县北岭鹤山。三德十三世孙长系,卷5、6行传。馆藏:920462—65。
【字辈】
一般的家族都有辈分字行,又叫字辈谱,是同宗家族世系血缘秩序的命名字辈序列,用以维护家族内的血缘秩序而不致紊乱。
清光绪二十一年裴元俊纂《裴氏族谱》,四川华阳裴姓一支字行:
“齐松世大,绎范秉行,希允昌志,良广……”
清宣统二年裴中笏纂《湘潭裴氏四修族谱》所载湘潭裴姓的一支的字派:
“启绍先德,振焕中湘,人文显达,邦家之光”
福建省《安溪裴氏族谱》,其中一支的排行字:
“文章华国,诗礼传家。忠良保世,仁孝光邦。毓秀钟灵,祖德宗功。金枝挺振,玉叶流芳。”
另一支的排行字:
“中和存大道,礼乐裕鸿猷。高才绳祖武,博学绍箕裘。”
安徽省五河县裴氏一支的排行字:
“宗载元大学,云兰焕现景,世泽延光辉,金鼎呈祥玉,绿野耕读唯。”
清道光二十九年《监利裴氏族谱》,其中一支于乾隆中由裴念典定派行:
“诗书承祖志,存友启人才。袭庆传芳远,勋名绪允开。”
清道光二十五年裴际昌《永年县临谄关裴氏支谱》载其排行字:
“勤俭身家本,经书世代珍。修文重圣学,居敬守天真。”这恰似一首治家格言。
清嘉庆十年裴志灏《河东裴氏新谱》载曲沃裴氏排行字:“度绣文志,奉先惟孝,崇本意仁,福谦宝善,绥启后昆。”
甘肃省榆中县裴氏一支,于1994年续订辈分字48个:
“遵士重祖,文耀万固,安邦立国,子孙相承,毅志刚强,永向光明,振兴中华,济世泽民,繁荣昌盛,浩海瑞云,礼德崇高,家隆弘程”。
广西钦州市西场五浪江裴氏分支续订辈分字:
“立志凌云,焕发图强,前程远景,棠太敬秀,万古长春,克承祖德,蔚起文人,团结友爱,安定乾坤。”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中国人民解放军裴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】
裴志耕少将
裴志耕(1907-1997),河北省大名县人。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,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任中共大名县委书记,张家口地委书记。
抗日战争时期,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,后任冀鲁豫军区第2支队特派员,县独立团政治委员,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地方武装科科长、武装动员部部长,第6军分区政治委员,中共巨南工委书记。
解放战争时期,任晋冀鲁豫军区1纵2旅政治部主任,晋冀鲁豫军区独立2旅政治委员,第11纵政治部主任,第二野战军17军政治部主任。参加了邯郸、淮海、渡江、西南等战役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任11军政治部主任,后调到空军任空5军政治委员。1958年7月突然被召到北京,参加空军党委常委扩大会议,这次会议部署了空军入闽。会议结束后,空军派专机回杭州,几天后,就和空5军军长谢斌率机关分队到达福建晋江罗裳山,开设了指挥所。这时中央军委组建了福州军区空军领率机关,聂凤智任司令员,裴志耕被任命为第一
副政治委员。关于入闽作战,聂凤智和裴志耕认为:初战要慎重。只有首仗打掉了国民党空军的气焰,才能站稳脚跟。国民党空军未遭受过严重打击。我们要夺回制空权,非打几个大仗恶仗不行。领导干部要到第一线去,直接给部队进行动员教育。由于聂凤智和裴志耕指挥得当,入闽空军击落敌机14架,击伤9架,被击落击伤各5架。离开福建后,在空军学院担任副政治委员。
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一级解放勋章。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。1997年10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,享年90岁。
裴周玉少将
裴周玉(1912-——),湖南省平江县人。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。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。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。
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任红3军团第3师7团排长、师保卫局干事,补充师特派员,教导师特派员,红28军特派员。参加了长征。
抗日战争时期,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特派员,旅政治部保卫科科长。
解放战争时期,任雁北行政公署公安局局长,西北野战军第8纵队政治部主任,第一野战军第8军政治部主任,绥远军区政治部主任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任第23兵团政治部主任,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,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政治部主任、参加机场的修建和守护。回国后,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政治委员,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兼生产建设兵团政治委员,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顾问,1976年回到北京,1977年进中央党校学习,1978年退居二线。
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获二级八一勋章、二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一级解放勋章。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。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。著有《绥远方式的胜利》、《刘志丹同志牺牲时的实记》、《裴周主回忆录》等。
裴宗澄少将
裴中澄(1915-2003),山东省济南市人。1938年参加八路军。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抗日战争时期,1938年在掖县参加抗日游击队第3支队,任7大队战士、2中队副中队长、抗日游击第5支队62团2营6连副连长。1938年任21旅62团2营副营长。部队缩编,任胶东抗日军政学校军事教员、教育科科长、山东纵队5旅13团2营副营长。1940年任2营营长,带一个连到招远开展游击战争,1941年在战斗中负伤。伤愈升任13团参谋长。1942年带两个连深入敌后,一个月打了三场伏击战。1945年聂凤智调走,裴宗澄任13团团长。
解放战争时期,胶东军区教导2团团长,华东军政大学山东军区胶东分校校长。1947年任胶东军区参谋处处长、副参谋长,参加组织解放青岛和内长山列岛战斗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1950年任华东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、军务处处长。1955年任上海警备区副参谋长、参谋长。1958年到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,1960年毕业,任总参防化学部担任副部长。主持了《防化学兵战斗条令》、《防化学兵技术教程》《合成军队防化学、防原子教令》的编写工作。为了保证编写质量,防化学兵部组织了步兵师进攻战斗中防化分队的行动及步兵、炮兵、坦克分队对原子、化学武器防护的实兵试验性演习,为编写工作中涉及到的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依据,并在化学侦察、洗消、地消、发烟和陆军防化学、防原子等问题上取得了统一的认识。1961年,总参防化学部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部,部长改称主任,副部长改称副主任,裴宗澄为副主任。1969年,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部改称总参防化学部,任部长。1975年任济南军区副参谋长。
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,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。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一级解放勋章。2003年4月1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,享年89岁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中国人民解放军裴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】
裴九洲中将
裴九洲(1929.9-——),吉林省扶余县人。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,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解放战争时期,任第四野战军连政治指导员。参加了辽沈、平津、广西等战役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,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团保卫股股长。回国后,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师保卫科科长,军政治部保卫处副处长,团政治委员,师政治部主任,师政治委员,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,黑龙江省军区政治委员,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,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,1988年任兰州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。是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。
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。
裴怀亮中将
裴怀亮(1941.5-——),山西省新绛县人。大专文化。196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。
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文书、军司令部作训参谋、副营长、营长、团参谋长、团长。1978年任军司令部作训处处长。1980年任师参谋长。1982年从解放军军事学院毕业后任副师长。1983年任军参谋长。1985年8月任集团军副军长。1986年12月任集团军军长。1990年6月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。1993年12月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、党委常委。2003年1月任**校长。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、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。
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。1995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。